蘑菇、木耳、笋干这些山货,你们负责收购,我这边挨着汉江,人流量大,可以专门腾个门面出来,做特产销售!另外,你们的家禽家畜,我这边尽可能的收购。”
他越说越兴奋,手指在桌上轻轻地敲了几下,“咱们把摊子铺开,把几个村子的收入实实在在搞上去,弄出个像模像样的典型来!一来能让村民多些收入,二来也算给江县长攒份实绩,到时候,再请江县长下去看看……”
他笑了笑,双手捂着茶杯,又补充道:“我在省城还有几个老朋友,让他们联系几家报社,请他们下来宣一宣!这么做,不一定能帮江县长打开局面,但终究是份实实在在的政绩,证明了发展经济的路子是走得通的!也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你看呢?向阳!”韩老板说完,紧紧盯着李向阳,等待他的回应。
李向阳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那杯已经温热的茶,一口饮尽。
放下茶杯,他迎着韩老板期待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韩叔,这事,我看能行!就这么干!”
正如韩老板所言,这么做,或许无法帮江春益多少,但对李向阳和周边村子,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然而,李向阳同意的背后,还有一层想法。
关于那场洪水,仅凭个人之力无异于螳臂当车。
他必须借势,必须获得官方层面的理解与支持。
即便不能深度绑定,哪怕拉近关系,也是必须的。
江春益,是目前他唯一能接触到的,并且愿意坐下听他说话的县级领导。
如果连这点联系都没有,未来当他试图发出洪水预警时,在一个陌生的、官僚作风严重的领导面前,哪还会有半分说服的可能?他大概率会被当成神经病或者傻子直接轰出去!
现在拉近关系,就是在为未来那个关键时刻,预先积攒一点可怜的信任筹码。
“叔,是这样!”李向阳想了想,接过话头,“我回去就做份详细计划,您这边,能不能尽快联系药材收购商,把当下能收的药材列个清单,注明要求、价格。我这两天正好要进城送黄鳝,顺便带回去。这事儿,宜早不宜迟。弄好了,您、我、村子、江县长,是多方共赢!”
“好小子!雷厉风行,我没看错你!”韩老板笑了笑,再次跟他握了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