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攻击、攻击!为了法兰西!”
“祖国为你们感到骄傲!冲啊。”
(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这场战争的形式,如图,这是普法战争的一部老电影。双方对比三十年前只是不会列队了,散兵其实还是很集中。另外普鲁士的排、连主动性等等都比法军强。)
(这是丹麦拍的1864普丹战争的电视剧。通过上面两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代的军队的局限性,同时,所谓的依托防御工事,也并不是我们认知里面一战那样纵横捭阖的战壕,一般挖个一米深可能就不错了,而且一般是一字这样,依托土墙什么的。)
(我给奥地利开的挂一个是防御上有个大概的战壕模样,知道要多深什么的,战壕结构,然后就是战术上摒弃这种不算太散的散兵形式,正在训练小群作战模式。同时重视武器的更新迭代。)
1873年9月13日,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高地上的露水在初升的阳光下闪闪发光。法军新编的卢森堡军团指挥官巴赞元帅站在临时指挥所的高处,用望远镜扫视着对面普鲁士军队的阵地。
“元帅,各部队都已经就位。”参谋长杜克罗上校快步走来,“炮兵部队报告,一百六十门火炮已经装填完毕。”
巴赞元帅放下望远镜,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很好。腓特烈那个毛头小子以为他能在这里坚守多久?今天就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法兰西的怒火。”
他转过身,对着传令兵大声命令:“传我命令,所有火炮,轰炸三小时!给我把普鲁士人的阵地给撕成碎片!步兵在炮火停歇后立即发起冲锋!”
“是,元帅阁下!”
几分钟后,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云霄。
“开火!”
法军炮兵阵地上,一百六十门各式火炮——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后膛炮的九磅炮、老式的12磅拿破仑炮等等——同时喷吐出橙红色的火舌。炮弹如同陨石雨一般呼啸着划过天空,带着死亡的尖啸声砸向普鲁士第三师的阵地。
轰隆隆——
大地在颤抖,泥土和碎石被炸得飞上半空。普鲁士第三师第七团的阵地上,一发炮弹正中一座简陋的土墙掩体,木头支撑瞬间断裂,里面躲藏的十几名士兵还没来得及发出惨叫就被活埋了。
“趴下!都趴下!”第七团二营营长声嘶力竭地喊着,但他的声音完全被炮声淹没。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传令兵被弹片削去半个脑袋,鲜血溅了他一脸。
所有人都在疯狂地寻找着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弹坑、岩石后面,他们依靠土墙修筑的防御工事完全不可靠,可能一米深的战壕也比这个玩意强。
相比之下,普鲁士第三集团军中防炮最好的反而是临时来凑热闹却被包围的第一巴伐利亚军。
这支部队本来是奉巴伐利亚内阁和柳特波德亲王联合命令离开奥地利大部,跟普鲁士套套近乎的,结果刚到就赶上了法军的大包围。不过,由于奥地利与巴伐利亚军队之间交往密切——各种军事交流团互访、双方互派士官学习——巴伐利亚军还是学到了不少奥地利军队的本事,比如如何挖掘一个像样的防炮工事。
第一巴伐利亚军第二团第三营的阿尔温奇上尉此时正和大部分士兵躲在这些天他们辛苦加固的防炮洞里面。外面的炮声震得防炮洞顶部的泥土簌簌下落,但厚实的原木支撑和上面覆盖的两米厚土层让他们相对安全。
这个防炮洞是按照奥地利工兵至少八成的标准修建的:深度达到地下两米多,用粗壮的原木做支撑框架,每隔一米就有一根横梁。顶部先铺设两层原木,然后覆盖防水油布,最后堆积厚厚的土层。内部空间虽然不大,但足够容纳一个排的士兵。通风系统则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