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弗朗茨大公(1 / 4)

1873年1月5日上午。

弗朗茨已经在他的办公室里静静地呆了半个钟头,然后他命令秘书长温布伦纳取消今天上午所有的安排。他需要独处,需要时间来理清这团乱麻般的局势。

一个是国内的问题,不仅仅是卡尔·施瓦岑贝格亲王反对,首相布尔伯爵、财政大臣布鲁克男爵等一票内阁成员通通反对,坚决支持自己的也就是内政部大臣巴赫男爵。

另一个就是外交上的,陆军部给的报告俄国以镇压波兰人叛乱为名,调遣20万军队进入俄属波兰。

二十万俄军,这个数字让他感到荒谬。现在的波兰哪里需要这么多军队来镇压?1863年起义失败后,波兰的革命力量早就被打散了。那些领导人不是被绞死就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挖矿去了。剩下的波兰贵族和知识分子都老老实实的,连聚会都不敢多搞几次。

但俄国人偏偏调来了最精锐的部队。

番号已经查明的有近卫帕夫洛夫斯基团、第13莫斯科掷弹兵团、第64喀山步兵团、第1库班哥萨克团、第14步兵师..

近卫帕夫洛夫斯基团,那可是沙皇的亲卫队,平时连圣彼得堡都舍不得离开。第13莫斯科掷弹兵团在1868年的近东战争中打出了名,土耳其人听到他们的番号都要抖三抖。第64喀山步兵团也是老牌劲旅,第1库班哥萨克团更是以凶悍著称...

另外还有第四军,新任军长是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斯科别列夫少将,这个人在中亚打出了赫赫威名,远征希瓦汗国将其正式变成俄国的附庸国。

还有第二次近东战争表现优异,应该说残暴。

弗朗茨还记得外交部转来的关于伊内阿达战役的报告。斯科别列夫先是派人去劝降,说得很好听——只要投降,保证不杀一人。结果守城的奥斯曼指挥官拒绝了。三天后城破,斯科别列夫下令把所有俘虏都拉到城外处决,一个不留。不光如此,他还把城里的居民全部赶了出去,让他们自己寻找活路,还不能挡俄军的道。

他曾经说过在亚洲,和平的长久与短暂是与你对敌人的屠杀直接成正比的,我认为这确是一条定理。对他们打击得越凶狠,他们就安分得越长久。

外交部和陆军部的分析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俄国人的真正目标是普鲁士。东普鲁士是个突出部,防守困难。普属波兰也是一个合适的目标,一旦开战,很容易被切断。而现在,二十万俄军就像一把出鞘的刀,随时可能砍下去。

弗朗茨感到一阵烦躁。亚历山大二世这是什么意思?三国防御密约才签了多久?现在就准备撕毁它?这不是明摆着要让奥地利难堪吗?

如果俄国真的进攻普鲁士,奥地利怎么办?帮还是不帮?不帮的话,整个德意志地区都会骂奥地利见死不救,以后谁还会把维也纳当回事?但要是帮了,那就意味着要跟俄国翻脸,整个欧洲的局势都会失控。

弗朗茨真想现在就坐火车去圣彼得堡,抓着亚历山大二世的衣领问他到底想干什么。但他知道这不现实。外交从来都是这样,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刀光剑影。

弗朗茨决定出去走走,让风吹醒自己的头脑。今天天气还算不错,一月的维也纳难得有这样温暖的阳光,风也不算太冷,只是偶尔会带来一丝凉意。

不知不觉间,他走到了花园比较偏僻的一角。这里不像前面的法式花园那么整齐,反而有些杂乱。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弗朗茨这才意识到自己走到了皇室孩子们的游乐区。

他一抬头,就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父亲弗朗茨·卡尔大公正坐在一把藤椅上,戴着墨镜,头顶上还撑着一把大遮阳伞。老人家看起来很惬意,手里还端着什么东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