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伦敦协定(解决卢森堡问题)以及教会的一些事情(1 / 4)

1868年5月份,持续一年左右时间的卢森堡危机最终被解决了,英国、普鲁士、西班牙、法国、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以及奥地利七国在伦敦签署了伦敦协定来解决卢森堡问题。

协定的细节经过激烈讨论后最终确定:

1.卢森堡大公国将会以8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比利时王国,国王兼任卢森堡大公。

2.英国政府出一笔贷款解决荷兰王国的债务问题。

3.普鲁士必须撤出驻扎在卢森堡的军队

4.卢森堡要塞被拆除,并且规定,卢森堡地区永久不得驻军,以实现中立化

5.再次明确规定德意志、意大利等地理名词不能作为发动战争的法理依据

6.法国、普鲁士将共同保障卢森堡的中立。

...

表面上看,各方都有收获。法国人将普鲁士赶出了卢森堡这个战略要地,拿破仑三世可以向国内宣称这是一次外交胜利。英国人避免了一场可能引爆整个欧洲的大战,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感谢上帝,和平得以维持。”普鲁士人虽然撤军,但成功阻止了法国直接吞并卢森堡的企图。荷兰国王威廉三世获得了急需的资金,解决了王室财政危机。比利时王国则意外获得了一块领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普鲁士跟法国都输了,普鲁士灰溜溜地从卢森堡撤军,而法国政府在法国爱国知识分子眼里则是又一次可耻地对普鲁士退步,国内抵触情绪再次宣扬起来。

普鲁士军方对撤军命令极为不满,一位将军甚至在军官晚宴上摔碎了酒杯:“我们不该离开那里,那里有我们的血!”法国国内,爱国知识分子在巴黎咖啡馆和报纸上抨击政府的软弱,维克多·雨果发表了一篇尖锐的评论:“法兰西的荣光又一次在外交桌上被出卖。”《费加罗报》讽刺政府“像害怕打雷的孩子一样逃避与普鲁士的对抗”。

但1868年5月底,法国跟比利时签订了一份新的条约,这份条约规定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死后,卢森堡大公国将会由法兰西皇太子欧仁继承。

现在的利奥波德一世已经78岁了,在这个年代妥妥的高龄了,可能下一天就回归主的怀抱了,这对法国来说只不过是晚等几年的事情了。

不过这个条约暂时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大概要等到利奥波德一世撒手人寰的时候出现,到时候普鲁士才可能意识到自己又被“骗”了。

...

秋日的维也纳,薄雾笼罩着这座帝国之都。圣斯蒂芬大教堂哥特式的尖顶穿透云层,仿佛要触及天堂。教堂内部,昏暗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落,将圣徒们的形象投射在大理石地面上。

“来吧上帝的圣徒们,主的天使们,把我的灵魂带走把岁月赐予最不体贴的人,侍崇基督他称他为主,在阿芙拉的怀里推着他引导他,耶和华阿我从深处向你呼求...”

大主教奥托迈尔·冯·劳舍尔的声音在教堂的穹顶下回荡,充满磁性的低沉嗓音带着几分悲悯,几分威严。他身着华丽的祭服,金线绣出的十字架在烛光下闪烁着神圣的光芒。

棺木前方,站着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成员——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他的母亲索菲大公夫人。二人都是褐色的礼服,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弗朗茨悄悄打了个呵欠,快速地用手掩住嘴。上帝作证,他现在只想回到霍夫堡宫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而非在这里为一个几乎不认识的人哀悼。

死的人不重要,这是一位伯爵,1859年从托斯卡纳大公国逃难到维也纳的,像他这样的人,大概数以十计吧,但又重要,因为借着他死,索菲大公夫人强行拉着弗朗茨来了一趟圣斯蒂芬大教堂,要跟劳舍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