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法在普丹战争之前是劝说过丹麦修改1863年11月宪法,将其中的石勒苏益格公国统一于丹麦王国的条文修改或者去掉,但最终没有成功。
而现在,在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陛下去世之后,新的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想要继位,但是议会给出的条件就是必须要签署新宪法。
克里斯蒂安九世尽管也很反对惹怒德意志人,毕竟普鲁士一直虎视眈眈,但是他不是弗雷德里克七世,他没有那么坚定,也没有那种崇高的威望,他被迫签署了丹麦新宪法,正式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丹麦王国。
而首相卡尔·克里斯蒂安·霍尔第一时间就辞职了,这位首相将这个烂摊子交给了疯狂庆祝的丹麦民族主义者跟执政党民族自由党。
现在,新的首相是牧师迪特列夫·哥萨德·蒙拉德。
这间位于克里斯蒂安堡宫二层的宽敞房间就是蒙拉德首相的办公室,陈设典雅而庄重,墙上挂着历代丹麦君王的肖像画和取得胜利的战役地图,其中最显眼的就是1850年的伊斯特德战役——丹麦在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的辉煌胜利。
橡木办公桌上,桌面整洁有序,摆放着一叠官方文件、一座精致的银墨水瓶和数份当天的报纸,头版全是关于石勒苏益格问题和可能爆发的战争的激烈讨论。背景是一幅过分夸张的漫画,描绘丹麦英勇的士兵如何击退普鲁士的“侵略者”。
在办公室中央站着一位身材挺拔的老人,尽管已经72岁高龄,但他的站姿依然笔直,这位老人就是丹麦陆军总司令克里斯蒂安·尤里乌斯·德·梅萨将军,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的英雄,伊斯特德战役的胜利者。
梅萨将军身着深蓝色将军制服,胸前挂满勋章,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中却透露出不符合他英雄地位的忧虑。
他今天是应首相的紧急召见而来,讨论日益紧张的石勒苏益格危机和丹麦军队的战备状况。刚刚,他向蒙拉德首相坦率地表达了对即将可能爆发的战争前景的担忧,这显然激怒了这位民族主义首相。因为丹麦王国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至少在他看来。
是的,丹麦王国早就做好准备了,丹讷维克防线和迪伯尔要塞都花费了重金修缮,加固,同时扩大正规军到4万人的规模,预备役力量也在动员当中,海军开始了海岸巡逻。
“什么?总司令阁下,您认为丹麦王国必输吗?”蒙拉德首相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位战争英雄说出来的沮丧话。他的嘴角微微抽动,显示出他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蒙拉德首相从未预料到,被全国人民视为军事天才的梅萨将军会表达如此悲观的看法。在他的设想中,今天的会面应该是一场简单的战略讨论,然后是鼓舞士气的声明,最后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心——完全符合他为明天的报纸准备的讲话稿。
“是的,首相阁下。”丹麦的总司令梅萨将军板着脸点点头,“我军的规模实在是太小了。您知道普鲁士军队有多少人吗?35万人!”
梅萨将军强调“35万”这个数字时,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贝。这可不仅仅是兵力对比的悬殊,更是两国国力和动员能力的根本差距,更别说还有可能参战的奥地利或者汉诺威王国。作为一名军人,他有责任向政治领导人传达这一残酷现实。
“我们可以动员预备役、民兵到15万人!而且,荷尔施泰因很小,也摆不下35万大军。”蒙拉德首相摆摆手,摇晃着坐会自己的办公桌后面。
“而且英国人不会坐视不管的。他们已经向我们暗示过支持了。法国人也对普鲁士的扩张感到不安。我们不会孤军作战。”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念,仿佛只要足够相信,上帝就会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