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后,美国掀起了淘金热潮。大量欧洲资本和移民涌入美国,其中包括许多奥地利、德意志邦联和其他中欧移民。
许多移民都会跑到美国西部去试试,看看自己是不是天选之民。
这些欧洲的资金不仅投入采矿业,还带动了铁路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商业发展。
然而,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后,局势急转直下。
南军在马纳萨斯战役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并占领华盛顿特区,战争进入正式的焦灼状态这极大地动摇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华尔街股市在两周内暴跌超过35%,欧洲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撤资。
这些流动资金需要新的投资方向,大部分资本只能又回到欧洲,还有一部分参与了殖民地,想要在殖民地寻找到新的财富,最重要的是金矿。
奥地利帝国的原桑给巴尔沿岸殖民地迅速扩张圈地,将维多利亚湖圈占进去,正式升级为奥属东非,首先发现并命名维多利亚湖的约翰·汉宁·斯皮克上尉因为和英国皇家地理调查局闹翻了,他并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尽管他向奥属东非殖民政府提出这是他的私有财产,但被政府以皮斯理利原住民部落签订的条约为准给拒绝了,最后还好心地给他提供了一份奥属东非地质调查局队长的职位。
1861年9月,慕尼黑的地质学家汉斯·魏格尔在维多利亚湖西南岸的布科巴地区发现了第一处大型金矿。消息传出后,掀起了新一轮淘金热。奥地利殖民政府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矿权管理制度:
1.发现者可获得重奖:规模较大的金矿可换取2万到5万弗洛林的奖励。
2.允许私人开采,但需缴纳30%的矿产税。
3.政府提供一定的军事保护,但仅限于注册在案的矿区。
4.设立专门的矿业法庭处理纠纷。
大型金矿的发现吸引了无数的淘金者涌入,只要发现金矿就算只是一个小金矿,卖给政府就可以得到几十年衣食无忧的钱,当然有实力的话,可以自己偷偷开采不上报政府,但这样政府不会提供安保服务,这种情况下枪杀、暗杀在东非金矿处屡屡发生,后面大部分人就乖乖地交给政府换一笔钱了。
金矿的发型,促进了奥地利帝国移民向奥属东非而不是马达加斯加岛的涌入,同时欧洲资本和奥地利帝国的资本也开始大量进入,1861年初桑给巴尔殖民地只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金矿发现之前只有14万人左右,而在金矿发现后,一直到12月份,现在已经快速增长到二十多万人。
奥属东非总督索登·冯·梅尔泽男爵向帝国内部申请了一系列免税政策得到了帝国政府的同意,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10年内免税,其他如钻探等工业5年内免税,吸引了一批欧洲的投资。
而在奥地利帝国本土,经济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后加速发展,1860年奥地利帝国的经济增长率是百分之十五,而到了1861年,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18,要知道1860年是因为之前1859年经济遭到战争破坏之后的重建恢复达到的。
棉花工业原本蓬勃发展的趋势被奥地利帝国政府强行按了下来,主要是美国内战,现在南方的棉花运到欧洲除了靠老天运气别被北方政府抓住之外,就要靠欧洲的护航舰队。
护航舰队是为了政治服务的,为了逼迫南方邦联就范,护航舰队停了半个月。可想而知,这半个月输入欧洲的棉花减少了不少,而为了防止棉花产业引发经济危机,奥地利帝国政府用行业警告令和行政手段进行了调控,现在想要入行棉花工业需要接受政府的一系列检查才行。
一套组合拳下来,奥地利帝国的棉花产业总算从之前因为廉价棉花涌入导致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