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合并)与非自然的崩解侵蚀?”
生理评估与规则之花研究:张小雅的“病房”
被临时改造成了研究观察中心。
各种尖端传感器温和却又持续地笼罩着她和那朵花:高精度生物磁场扫描试图捕捉花朵与宇宙规则场的微弱共振信号;量子纠缠态成像仪努力构建规则之花内部的能量流通模型;数位顶尖的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守在外面的控制中心,看着张小雅实时传输回来的、经由规则之花“过滤”
和“解读”
的地球轨道附近空间规则状态的……抽象模型。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规则之花本身的生理兼容性几乎完美。
它对张小雅的身体不仅无害,反而在持续强化她的某些基础生命指标,包括细胞活力和神经反应度。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张小雅主观反馈的信息:她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精神韧性去承受那几乎无处不在的、来自宇宙背景的“噪音”
。
方舟港自身的能量运作、光通信的脉冲、地球大气层内一场远在太平洋上的风暴引的微妙规则涟漪……都需要她去识别、去适应、去“屏蔽”
其中绝大部分信息。
她就像刚刚获得了人的级听力,还需要在纷繁世界中学会如何选择性倾听。
李维教授面色凝重:“这朵花提供的能力……是武器也是考验。
它需要训练,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去驾驭。
失控……可能意味着灾难。”
与此同时,医疗官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经历了往返方舟遗迹核心的极端旅程,尤其是接触并启动了那庞大古老的先驱者能源装置,他的状态是审查小组尤其关注的。
隔离审查进行到第四天下午,陈星宇在结束汇报后的例行医学体检中,无意间通过医疗舱的共享数据屏瞥见了医疗官的身体扫描结果一角(尽管数据有加密模糊处理,但关键异常参数标记是高亮的)。
他瞳孔骤缩——代表规则能量稳定性的一个核心指标,出现了一段极其短暂的、近乎断崖式的下降,然后又迅拉高,甚至远正常值。
而那个下降的时间点,恰好对应星槎号进入方舟遗迹最核心区域、医疗官报告现能量核心装置的时刻!
“这个波动……比被崩解体模仿攻击时张工大脑数据那种涟漪状的紊乱还要剧烈!”
陈星宇心中警铃大作,他在加密的个人记录仪上做了标记。
第二天私下与林志远和张小雅进行加密通信交换信息时(这是q-o协议允许的有限交流),他压低声音:“医疗官可能出问题了……方舟核心那里生的事,他很可能没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