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皇权与士绅(2 / 4)

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儿上,岂料朱元璋还是摇了摇头道:“各省布政司官员能有多少?在职的官员又有多少?真正麻烦的,在于士绅。”

士绅的数量庞大,包括了举子、士人、退职官员、富商,当地豪强等等。

“咱于紫金山登基称帝,到如今不过十八年,元末的乱世惨状咱历历在目,标儿,赋税沉重,国库空虚,而民生凋敝是要出民变的,那些士绅,便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虫子,他们是贪官的爪牙,故咱要打断这些爪牙!”

朱标的脸色变了又变,道:“父皇,可李尚书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地方上的政务总要有人处理,且百姓需要稳定,若这么查下去,地方政务怎么办?政务不通地方震荡,苦的还是百姓啊。”

朱元璋停下脚步,眺望着远方的天空,虎目中是不可阻挡的坚定意志道:“今年科举取士,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们可前往各地,掌控政务,至于局势是否稳定,呵呵,咱便是顶着一阵乱,也要将盘踞在各地的士绅,连根拔除!”

“父皇,士绅成千上万,如何能拔除干净?”朱标吃了一惊,他惊讶于朱元璋这最后一句话。

“如何不能?有多少咱就拔除多少,凡是与郭桓案有关的要剪除,凡是与相关的官员、士绅勾结的,要剪除,唯有将贪赃枉法的士绅杀干净,才能遏制士绅逃税,防止‘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朱元璋眼底的杀机一闪而过,随即继续说道:“待郭桓案尘埃落定,咱当颁布‘大诰’,将案件细节昭告天下,从前,百姓受士绅欺压投告无门,从今往后,咱要让百姓能举报贪官士绅,大明的皇权,绝不可被士绅掣肘!”

说完,朱元璋看向朱标,却见朱标露出一抹犹疑之色,朱元璋轻声说道:“标儿,有什么话便说出来,咱父子俩无须有顾虑。”

朱元璋将朱标当成最好的继承人培养,在他的鼓励下,朱标也不再隐瞒,直言不讳道:“父皇,此政能延续多久?且势必掀起腥风血雨,儿臣担心对父皇您的名声……”

“名声?咱行事,何时在意过那些庸人的议论评说!”朱元璋冷哼一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标儿,咱大明未来是要交在你的手上的。

你随宋濂学圣贤之道,有一颗仁厚之心,将来必定能善待你的兄弟、姐妹,臣民,但对付那群贪官污吏,是不够的,咱就为你拔除荆棘,将大明稳稳地交在你的手上,如此,才能使大明兴旺,蒸蒸日上。”

朱元璋太了解朱标了,处理政务,军国大事,朱标从来不糊涂,然朱标的耳根子软,心不够狠,手更不够狠,故有些事朱元璋不做,到了朱标那儿更难做。

他素来不会做“相信后人智慧”那种事儿。

洪武十八年,九月。

延续了数月之久的郭桓案,终于在秦王、晋王、燕王三王返京后,尘埃落定。

郭桓案,涉案的六部官员,户部侍郎郭桓、吏部侍郎赵瑁、刑部侍郎王慧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皆被剥皮实草,户部员外郎胡益、户部员外郎王道亨,及其他六部侍郎以下官员,总计十八人受牵连,被处斩。

上述官员其家眷,经朱元璋特许,除郭桓、赵瑁全家处斩外,其余流放云南。

六部之外,以北平府为例,布政使李彧、按察使赵全德被剥皮实草,其下属官员,总计二十二位被处斩。

李彧、赵全德全家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除了这些官员外,更有三十二名吏员,以及北平府十二家士绅家族被波及。

朱棣毫不客气,将这群敢私自吞没赋税,欺压百姓的家族,连根拔除,根据朱棣呈报的文书中统计,仅北平府一地,就有超过三百多人被处死,流放的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