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科举,狂热的卫道士!(2 / 4)

这明显要削弱我儒家之势,我儒家经历了千年才有如此地位,若是因这分科取士而败亡,我等日后九泉之下,如何面见我儒家先贤,科举必须要回到我儒家掌握之中。”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跟着说道。

自朱辰向朱元璋提出了内阁制后,朱元璋就一直在找人,最终于去年确定了人选。

洪武四年的状元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仲质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朱善为文渊阁大学士,吴沉为东阁大学士,四人构成了内阁,由太子朱标统领。

“可是这该如何做呢?”侍读学士董伦询问道,口号叫得再响亮,也需要办法才行!

刘三吾显然早有筹谋,立时答道:“所谓分科取士,不过是想以明法、明算等科分走我明经科的入仕之道,所以,此次科举绝不能录取其他几科考生,这次审卷,就只收我明经一科考生!”

此话一出,其余几人俱是脸色大变。

文渊阁大学士朱善骇得连忙起身,大摇其手道:“刘公,此举万万不妥,陛下特开分科取士,结果其他学科一个都不录取,那不是明摆着说咱包庇偏袒嘛!”

虽然自宋朝科举开始,为了避免考官徇私,朝廷采用糊名和誊录两种防范方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考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应对方式,“通关节”,具体来说,就是考官和考生事先约定好,在答题的文章中,加入特定字眼,作为暗号,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刘三吾身为本届主考官,若是有意寻私,自然能够决定要录取哪些考生,这种显而易见的偏私袒护,太容易被人发现,事后怕要招致祸端。

朱善说罢,吴伯宗和董伦也连连点头,劝说道:“事情不能做得太显眼,否则以陛下的脾气,当真干得出作废重考之事!”

三人轮番劝诫,才终于将刘三吾说服。

刘三吾叹了口气:“那便只录取少许别科考生,但必须保证,便是其他科的举子,也得是受孔孟之道教养的儒学生员。”

“这是自然!”见刘三吾松口,其他三人松了口气,连忙点头应下。

约定了大致计划,董伦又提醒道:“此次行动,我等还是要留心锦衣卫,毕竟这是恢复科举后的第一次大考,朝廷上下都盯着看,陛下也肯定会派锦衣卫严加防范。”

锦衣卫手眼通天,嗅觉极是敏锐,若是叫他们察觉出来,非但计划失败,他们几人也难得善终。

身死名灭那是最轻的处罚,搞得不好怕要被抄家灭族、剥皮实草了!

闻言,另外两名大学士脸色一紧,显然因联想到锦衣卫而心生恐惧,唯独刘三吾一脸狂热,似不惧怕锦衣卫一般,将手一端,一脸大无畏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了我儒家中兴,为了咱后世子孙仍能受圣人之学熏养,我等必须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此刻的他好似个虔诚无比的卫道士!

自南宋灭亡,儒家地位一落千丈,尤其在元朝统治期间,儒生的地位与乞丐相当,已成了社会最底层。

是时,孔孟之道如风中残烛,眼看要彻底熄灭。

好在,元朝并不长命,很快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汉人重新掌握政权。

趁着元明鼎革之际,儒家重新登堂入室,占据了朝堂,也趁机缓过气,开始步入正轨。

可就在儒家众人摩拳擦掌,准备重塑荣光时,变故又出现了。

大明天子朱元璋,这是个对儒家充满敌意的君王,他先是将科举停办十多年,如今重启科举后,又闹出一场“分科取士”,这显然是在削弱儒家势力。

一想到算学、工学等偏门杂科也能登堂入室,和儒学相提并论时,几人恨得牙根发痒,他们这次要彻底刹住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