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我就是来看看热闹(2 / 4)

王建国掏出小本子记录。

这些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那边是连铸试验线。”沈良指向车间另一侧,“我们自主设计的设备正在那里运行。”

众人跟着他走过去。

一台看起来有些简陋但运转正常的设备映入眼帘。钢水从中间倒包注入,经过冷却结晶后,另一端缓缓送出成型的钢坯。

“这就是你们的连铸机?”王建国围着设备转了一圈,“设计思路很有创意。”

“还只是初级版本。”沈良谦虚地说,“但基本原理已经验证了。”

随行的技术人员之一凑过来看:“这个结晶器的冷却方式很特别。”

“我们采用了多点喷淋加强制循环的组合方案。”沈良解释道,“既保证了冷却效率,又避免了应力集中。”

王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套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

“产品质量如何?”

“我们刚才取了样品。”一个车间主任走过来,手里拿着几块钢材,“王处长您看。”

王建国接过钢材,掂了掂重量,又仔细观察表面质量。

“组织很均匀,没有明显缺陷。”他把钢材递给身边的技术人员,“你们测试过机械性能吗?”

“当然。”沈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化验单,“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都超过了国标要求。”

王建国接过化验单,眉头微微皱起。

这些数据实在太好了,好得有些让人怀疑。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项目的?”

“三个月前。”沈良回答得很坦然,“当然,前期的理论研究花了更长时间。”

“三个月就有这样的成果?”王建国的语气带着质疑,“有些太快了吧。”

沈良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

“王处长,我们确实进展很快。”他直视对方的眼睛,“但这不是凭空而来的。”

“怎么说?”

“我曾经在钢研院进修过一年,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语速稍慢,显得更加真诚,“回来后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这个解释很合理。

王建国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那些资料是公开的吗?”

“大部分是学术论文,有些是技术交流会上的内容。”沈良继续编织着自己的故事,“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王建国若有所思。

钢研院确实有很多对外交流项目,接触到一些先进理念并不奇怪。而且这个年轻人的理论功底看起来很扎实。

“走吧,我们去会议室详细谈谈。”

回到会议室,气氛明显轻松了很多。

沈良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详细的技术图表。

“我们的连铸技术主要有三个创新点。”他拿起激光笔,指向屏幕,“第一是结晶器的冷却系统优化...”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沈良详细介绍了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等各个方面。

王建国和他的团队认真记录,不时提出问题。

“为什么选择这种拉速控制方式?”

“传统方式容易产生表面裂纹,我们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成本控制怎么样?”

“比传统工艺节约25%左右,主要是减少了材料损耗和能源消耗。”

每个问题沈良都回答得很专业,而且逻辑清晰。

王建国心中的疑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