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宋军客场作战的地形桎梏。
高丽之地多山地丘陵,江河纵横,宋军将士即便熟读舆图,也难及土生土长的高丽人对地形的熟稔。
他们知晓哪条山路可绕开高丽军的关卡,哪片河谷能隐蔽行军,哪处村落可作为粮草补给点。
譬如郑卫宋,他早年为奴婢时曾随主人往返于高丽和大宋,对沿海诸岛的暗礁与渔村了如指掌,正是由他和那些大宋海商的带领,宋军才能无惊无险地杀到礼成港。
反观若仅凭宋军强攻,轻则因误闯险地延误战机,重则遭高丽军伏击,徒增伤亡与损耗。
而有高丽籍将士引路,宋军便能如在大宋境内作战般进退自如,将客场劣势转为主场优势。
其次,他们是沟通民心的“桥梁”,能让“解放”的号令真正传入高丽百姓心中。
宋军将士大多不通高丽语,即便手持“解放奴婢”的文告,也难以向高丽民众解释清楚大宋的意图。
高丽贵族阶层也必会趁机造谣,称宋军是外来侵略者,要将奴婢掳走为奴,煽动民众抵抗。
而高丽籍将士则不同,他们说着同一种语言,熟悉高丽人的习俗与恐惧。对高丽奴婢,他们能以自身经历诉说投大宋可脱贱籍、得姓氏的真事;对高丽良人,他们能讲清,大宋实行《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大宋民众缴纳的税比高丽民众少多了;他们还能讲清楚,大宋没有奴婢,民众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至于“忆苦思甜大会”,由高丽籍将士在故土村落中主持,远比大宋监军宣讲更有说服力。
当高丽奴婢看到曾与自己同为贱籍的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