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刘锜命令宋军的神臂弓手和李琳铳手在盾牌兵的保护下,冲到护城河边,向着城上射击。
箭雨弹丸密集射向城头,压得高丽守军不敢轻易冒头。
借着这个机会,高丽民夫继续填充护城河。
也就两个多时辰,高丽民夫就在护城河上填出来了十数条可供宋军人马冲过护城河的土道。
刘锜没有分散使用这十门李琳炮,而是将它们集中起来,炮口对准南城垣。
这里是刘锜选定的突破口,墙体虽经夯土加固,却远抵不住重炮轰击。
李琳炮的优势在于高膛压、远射程、大弹重,其发射的实心炮弹依靠巨大的动能冲击,对传统夯土、砖石城墙具备显著的破坏力。
面对高丽礼成城这类夯土为主、石基较薄的城墙,李琳炮,尤其是这种大海船上使用的中型李琳炮,甚至是重型李琳炮,在二百到三百步的有效射程内,连续轰击同一位置,可逐步砸塌夯土、扩大缺口,最终形成可供士兵冲锋的突破口。
当然,若是面对历史上明清后期砖石包砌、墙基深厚的重城(如北京城墙,墙基厚十八米、墙体外侧包砖、内侧夯土),李琳炮的单次轰击仅能砸坏表层砖石,需长时间集中火力轰击同一靶点,才可能轰开城墙,而非一击即碎。
简而言之,对中小型传统城池的夯土、薄砖石城墙,李琳炮具备明确的轰碎能力;对大型重城的厚墙,其作用更多是轰开缺口而非整体摧毁。
只见,大宋的炮手熟练地填装火药、推入碗口粗的实心炮弹,火绳被点燃的瞬间,火星顺着引信急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