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一样的赵构(2 / 8)

;   但这不应该是赵俣不喜欢他的理由。

    要知道,不是赵俣的儿子的,并不只有赵桓一个。

    赵佖、赵似、赵偲也都有儿子,他们现在也都成年或者准成年了。

    在解除了自己的儿子身上的封印的同时,赵俣也解开了他们身上的封印,让他们也可以从政、从军,甚至露出将来会分封他们的意思,包括跟赵俣有仇的赵似的儿子。

    唯独赵桓,赵俣丝毫都没有任何下放的意思,更没露出过要分封他的口风。

    赵佶问时,赵俣就说,你只有这一子,若外放,有个好歹,你可就无后了。

    听赵俣这么一说,生下赵桓以后身体不知什么原因就彻底垮掉了的赵佶,也有些犹豫不决。

    最后,赵佶只能默认赵桓在京师发展。

    跟赵楷一样,赵桓现在也是太学的学正。

    看着其他皇室、宗室都能追逐自己的梦想,或是治理一方,或是征战沙场,将来或许还能成为一方诸侯王,赵桓很羡慕,不甘于平凡的他,一直严格约束他自己,希望能被赵俣另眼相待,给他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仁”与“孝”是儒家的重要考核标准,赵桓在这两点上表现突出:

    对赵佶,赵桓“孝而不盲从”。他每日按礼制向赵佶问安,对赵佶的日常需求尽心满足,但在赵佶喜欢铺张浪费上,他从不盲目附和,而是屡屡劝谏。

    每逢灾年,赵桓都会以个人名义捐赠他自己的俸禄,用于赈灾;对落第的寒门士子,他曾上奏赵俣,请求放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