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圣驾凯旋安天下(3 / 9)

是,他们这些穿越者当中有袁倾城这个农大毕业的高材生,学过如何治蝗。

    当初,好像是赵俣登基的第三年,江苏地区就爆发了大范围的蝗灾。

    赵俣当即就命令各地的转运司和提举常平司等衙门立即接受朝廷的直接指挥(实际上是接受袁倾城的指挥),成为专门的治蝗部门,打抗蝗保卫战。

    ——大宋没有专门设立治理蝗灾的部门,治理蝗灾主要由多个相关部门协同完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转运司和提举常平司。转运司原本负责军事粮草供应,后来职权不断扩大,涵盖财政、监察等多个方面。在治理蝗灾时,转运司需要参与组织救灾事宜,如宋神宗元丰四年,朝廷曾下令让开封府界提举司、京东西路转运司遣官督捕蝗虫。提举常平司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设立的机构,掌管常平、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等。该机构在灾荒时期负责仓储管理和救灾事务,在治理蝗灾过程中,会参与调配物资、组织民众捕蝗等工作。

    袁倾城挂帅后,在第一时间就指出中国治蝗第一人马世骏通过无数观察和研究找到的蝗虫的命门——水旱交替。也就是,滩涂水位的升降,决定了蝗虫产卵地的存亡,利用水力调控生态,把水旱交替变成水位稳定。

    通过赵俣,袁倾城先是让转运司牵头,联合地方水利官,在洪湖周边疏浚旧渠、新修堤坝。从前滩涂水位随季节大起大落,旱时露泥成了蝗虫产卵的温床,涝时又冲毁作物,经过抢修,堤坝将水位稳稳锁在三尺上下,水旱交替的缝隙被堵死,滩涂里的蝗卵没了合适的孵化环境,渐渐少了踪迹。

    紧接着,袁倾城让提举常平司调集籽种,在蝗区推广种植棉花。那些曾被蝗虫啃得只剩残茎的田地,换上了叶片厚实、绒毛细密的棉株,蝗虫不喜欢这味道,啃食大减。

    同时,袁倾城让常平司在各村设了“知虫户”,让熟悉农事的百姓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