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已经决定了将大宋的都城从东京迁到北京,辽东这里的战事也在继续,北京这里拥有众多琐事需要赵俣来拿主意,可在见到前线的战事已经转为缓慢推进不是短时间就能灭掉金国之后,赵俣还是在第一时间决定回东京汴梁城,结束这次御驾亲征。
赵俣很清楚,至少截止到目前为止,东京汴梁城仍旧是大宋的中枢,而自己是大宋的皇帝,不应该长时间不在皇宫坐镇。
中枢之地本是一个国家权力的核心,皇帝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稳定的象征。一旦长时间缺位,原本围绕皇权运转的官僚体系便可能出现衔接不畅、决策迟滞的问题。各部门官员在缺乏最高权威约束时,难免会滋生推诿扯皮之心,甚至有人会趁机钻空子,以权谋私。
皇帝亲征或离京时,前线与中枢的信息传递往往要经过多层周转,很容易出现延误或失真。中枢官员不了解前线具体情况,可能会提出脱离实际的指令;而皇帝身处外地,也难以及时掌握京城乃至全国的细微变动,比如地方灾情、民生矛盾等。
皇帝长时间离京,最容易引发的还是朝野上下的不安。官员会猜测皇帝的意图,百姓会担忧局势的稳定,甚至可能让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散布谣言,煽动人心。
所以,即便是亲征,若时间过长,后方也可能因“主少国疑”(即便太子成年,也难及皇帝权威)而滋生叛乱,历史上不少亲征帝王因后方不稳而功败垂成,便是明证。
因此,中枢的稳定是一个国家运转的基石,皇帝作为核心,即便有亲征等必要离京之举,也需严格把控时间,通过完善的监国制度和高效的信息传递,将权力真空的风险降到最低,否则再英明的帝王,也难抵长时间脱离中枢带来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