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赵俣:你们这是陷朕于不仁不义(1 / 8)

    …

    马上就要御驾亲征了,赵俣有很多事情得交代。

    毕竟,这一去山高水长,归期未定,赵宋王朝又有一大堆琐事。

    而且,太子赵寿,虽然一直表现得很沉稳,但毕竟还不满十四岁,还难堪大任。

    好在,皇后郑显肃够有能力也够沉稳;抛开人品不谈,宰相蔡京的能力和经验都是不容置疑的;而苏轼的人品、忠心都靠得住;唐恪、李纲、赵鼎、吕颐浩等年轻一代也都堪当大任。

    总体来说,赵俣这次御驾亲征,条件其实要比上一次好上不少。

    当然,上一次赵俣御驾亲征时,也有章惇这位铁血宰相坐镇,赵俣才能一走数月,大败辽国收复燕云十一州、夺回岁币而还。

    至于赵俣为什么选择御驾亲征,而不是派人去将燕地五州、平滦营三州以及居庸关等关隘收回来,为赵宋王朝完成大一统,那是因为赵俣很清楚,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够强,远了无惧外敌,近了不怕内贼,永远不会凉凉。

    也算熟读历史的赵俣很清楚,历史上的每一位权臣,在没有明确跳反之前,他都是处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迭加状态。

    诸葛亮就不多说了。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典范。

    而司马懿在跳反前其实也不差。

    四朝元老,对抗蜀汉,平定辽东,镇压叛乱,被两次托孤,乍一看,妥妥的是大魏柱石,国之栋梁,不输诸葛亮。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