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赵俣:机关算尽偏漏庸(2 / 8)

 先说最基本的粮草。

    别说几十万人敞开了吃,一天就得消耗上万石粮食。春天要备夏粮,秋天得囤冬储,还得专门派人千里迢迢运到军营,路上耗损的、被押送兵丁克扣的,往往比实际送到的还多。

    别说眼下这乱世,就是和平时期,辽国都得从赵宋王朝买粮。

    赵宋王朝要是接收了这几十万辽军,这粮就往辽国运吧,绝对是一运一个不吱声。

    再看军械。

    刀枪剑戟得开炉锻造,好铁得从矿山里挖出来,铁匠得给工钱;

    弓箭的弓弦要用牛筋,箭簇得用好铁,一把好弓能抵得上寻常人家半年的嚼用。

    更别说骑兵了,一匹战马的价钱,够买十亩良田,有时还得喂精料,花钱如流水。

    这些辽军大多是败兵,手里的兵甲马匹什么的早就丢得七零八落,真要收编过来,赵俣肯定得掏钱给他们从头到脚换一遍装备。

    这笔钱扔出去,能在汴京城修十座宫殿。

    还有军饷和赏赐。

    平时要按月发饷钱,不然士兵凭什么卖命?

    逢年过节得给犒赏,打了小胜仗得发奖金,万一有人受伤致残,还得给安家费。

    拿赵宋王朝的禁军来说,一个普通步兵每月的饷银,够养活一家三口,这还是和平年月的标准。

    要是收编来的辽军也按这个数发,几十万张嘴等着领钱,户部的官员怕是得天天哭着去国库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