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赵俣有子初长成(1 / 7)

    …

    从清晨到日暮,期间御膳房给举子提供了一顿简餐,所有举子纷纷交卷。

    举子的试卷是用朱笔书写的(称为“朱卷”),后由专人用墨笔誊抄(称为“墨卷”),以防考官通过笔迹辨认考生。

    考生交卷后,先由初考官批阅并拟定初步名次,再交复考官复核,两者意见不一致时由详定官协调。

    阅卷结束后,将拟定的名次呈到赵佶这里审阅。

    赵俣可根据情况调整(如提拔或降等),最终确定一、二、三甲。

    出乎赵俣预料,一众考官推荐的状元,既不是赵佶,也不是秦桧,而是二十二岁的莫俦。

    对于莫俦,赵俣十分了解,知道他在靖康之耻时期,被京师人称为“捷疾鬼”。

    莫俦之所以获得“捷疾鬼”这一绰号,原因是靖康二年,赵佶、赵桓成为金人阶下囚后,北宋朝廷面临巨大变故。莫俦很快就投靠金国,在金人欲立张邦昌为“楚帝”时,他积极为金人奔走效劳,引领金国使臣检视北宋朝廷府库,往返于北宋朝廷与金营之间,极其卖力地帮助金人建立傀儡政权,这种急于求荣、为虎作伥的行为,引起了京师百姓的极度反感与唾弃,所以被称为“捷疾鬼”,意在讽刺他像鬼一样迅速且急切地为敌人做事。

    历史上,莫俦就考中了状元,不想,在自己这一朝,这些考官竟然又选中了他,想让他担任状元。

    赵俣看的,不是墨卷,而是朱卷。

    赵俣拿起莫俦的朱卷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