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世新篇章,赵俣见宋江(3 / 7)

    历史经验表明,若不能有效削弱或者瓦解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功。

    商鞅变法便是典型例证。

    商鞅变法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权力的传统;推行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封地控制权;奖励耕织的政策,更是动摇了旧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这些举措严重损害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引发了公子虔等贵族势力的强烈反抗。商鞅虽最终惨遭车裂,但因其变法过程中采取严刑峻法压制旧贵族,使改革成果得以保留,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力排众议推行郡县制,取代传统的分封制。这一改革直接剥夺了六国旧贵族的封地和世袭特权,引发了强烈反弹。张良策划的博浪沙刺杀,项羽等旧贵族后裔的起兵反抗,都表明旧势力对改革的抵制从未停止。秦朝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行推行改革,但却未能彻底清除旧贵族势力,最终在起义的浪潮中迅速覆灭。

    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本质上也是对诸侯王利益的剥夺,中央集权才得以加强,改革取得成功。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试图在不触动既得利益的情况下推进改革的想法,最终都只能流于空想。

    赵俣引爆士绅地主阶层与受压迫的民众之间的矛盾,虽然谈不上特别高明,但胜在够狠、够果决。赵俣没有妇人之仁,而是不讲武德地先发制人用民意先弄死了大多数士绅地主,尤其是弄死了最顽固的江南士绅地主,重创了士绅地主集团,杀大吓小,强行重新洗牌。

    剩下的士绅地主,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犹如惊弓之鸟,再不敢轻易与朝廷为敌,也开始怕了他们以前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的百姓。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与朝廷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真不能把百姓给逼反了,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