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4 / 6)

    想当官的人那么多,难道还怕没人为赵俣卖命?

    别看江南现在跟地狱差不多,只要平定了宋江义军和方腊义军,那里肯定还是官员抢破脑袋的好去处。

    李琳想起来了,就在前两天,礼部送来的今年恩科的名单,光是江南一地,就有三千寒门子弟报名应试,而且很多寒门子弟的策论上都有“愿效商鞅之法,革除积弊”之类的豪言壮语,很显然,这些寒门子弟已经看明白了赵俣想要改革的决心,想以此破圈入仕。

    所以,张纯说得没错,天下的读书人,哪个不是怀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根本不用怕那些士大夫撂挑子不干,他们不愿意当士大夫,有都是读书人愿意当新的士大夫。

    “士大夫讲究的是‘良禽择木而栖’,只要官家能给他们官位、俸禄、荫封,他们中肯定有很多愿意继续为官家效犬马之劳,哪怕他们的亲朋好友、门生故吏死在这次的事件中。”

    李琳彻底被张纯给说服了,她心想:“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只要官家还在位,就算他是商纣王重生,照样有人争着当比干、费仲!”

    见李琳不再追究她把宋江变成黄巢的事了,张纯暗松了一口气,继续压低声音道:

    “大多数士大夫也不会那么傻,真站出来跟官家作对。就算他们怀疑官家纵容宋江,又有谁敢当出头鸟?御史台那帮言官,弹劾官家时都要引经据典绕着弯说,生怕触怒天威。

    元丰年间,宋神宗推行青苗法,司马光那么反对,也只敢在洛阳写了十封谏书,他敢回京当面顶撞宋神宗吗?还不是等宋神宗驾崩了他才敢跳出来?”

    “放在官家这里多半也一样,只要官家还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