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命归秦文驭武,军功泣血谏祖龙(1 / 2)

对于这一幕,最为受打击的则是楚地的遗老遗少。

当秦人没有选择‘严刑峻法’,用一套新的礼乐规范,弥合六国分裂的时候。

他们的复国,又还有什么意义?

楚地人心尽散,故国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幻梦。

齐地,稷下学宫。

老儒生面色复杂的看向天幕画面,天幕当中融合了儒家‘民本’、法家‘秩序’的《秦礼》,让他都有些恍惚。

“此子……居然真的成周公之德了?”

周公对于周王朝最大的贡献,那就是确定了礼乐制度。

而天幕上的昭武帝,对于大秦最大的贡献,就是塑造了《秦礼》。

他们,排斥其中有法家内核的东西,却认可《秦礼》当中,儒家的那些部分。

燕赵之地,易水之畔。

燕赵之地的壮士,注视着天幕当中秩序井然、万民归心的景象。

一抹悲凉的情绪,就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断的翻滚。

他们有‘刺秦’的理想,兴复旧国的夙愿,但是即便‘刺秦’成功,兴复旧国成功。

他们的君主,能够比起天幕上的昭武帝做的更加好呢?

沛县,泗水亭。

作为亭长的刘邦,叼着草根,眯着眼睛看着天幕,脸上那习惯的嬉笑竹简收敛。

“喂,土狗的,看见没?这昭武帝……是个厉害角色啊,能打天下,还能坐天下,让所有人都能够念他的好!”

他捅了捅身边的樊哙,叹然道,“这天下啊,怕是要起风了,必定有人不甘心啊……”

与此同时。

沛县县衙,萧何放下了手中的律令文书,长长舒了口气。

“《秦礼》塑造了大秦的礼乐,让民心尽归于秦,此乃长治久安之道。”

他的眸子中,闪过了一丝明亮的光彩。

原本他还在苦恼于大秦的严苛律法和底层脱节而忧虑,但是昭武帝的方略给了他放下。

“或许……我的抱负可以在咸阳实现。”

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咸阳宫内。

扶苏站在殿中,身体却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似乎有所悟,但却又有所困惑,天幕上的一切,都在刷新着他的认知。

天幕画面,则是随着女主播的话语持续。

“《秦礼》的诞生,并非简单的恢复古礼,而是结合了先秦诸子的精华,汇聚法、儒、道、墨等诸多理念,确立了‘以民惟本,天下为公’的华夏天命观。”

小紫苑的声音响起,“它解答了帝国因为什么而建立,权力为谁而用的问题,更是为大秦帝国注入了统一的灵魂还有核心价值。”

随着天幕画面变动,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套严密而新颖的制度。

这一切,就在曾经天幕提及过的‘察举任官法’。

‘察举任官法’的作用,让地方举荐士子,进入到大秦的学府学习研究。

而在一年一度的‘大考’来临时候。

各个郡县的士子,不论出身寒微还是贵胄,都汇聚于指定的考场。

士子们会根据不同的科目——明经、明法、明算、明农逐一进行笔试、策问。

三省六部之一的吏部官员,就可以经过严格巡考,试卷在糊名眷录下,最终金榜上挂。

上榜者欣喜若狂,寒门子弟也能过鱼跃龙门,获得更大的重用。

“依赖于选拔、培育士子的《察举任官法》,最终形成了极为严格的‘大考’制度。”

这一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