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王朝构筑统治合法性的核心,这比起夏朝的部落联盟更加稳固,形成了初步的中央集权。”
“然,商的天命维系了六百年就轰然崩塌,正如后来的武王伐纣,商朝的神权统治崩溃,而在这样的神权统治下,普通民众的福祉,并没有和天命相关。”
夏、商的建立,形成了初步的‘天下’的概念。
那么,又是谁将‘天下’的范围扩大,占据如今的大江大河,构筑了伟大的诸夏呢?
顷刻间。
画面流转,周公旦的身影就在其中显现。
他手持着玉圭,为周天子制定了繁琐了礼仪,完善了分封宗室功臣的制度。
一幅清晰的宗法制度树状图,因而就在天幕画面展开,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秩序井然。
“从周开始,诸夏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大一统’。”
“周天子通过分封血亲和功臣,建立了一套遍及天下的统治网络,并通过‘礼乐’制度,确立了严格的社会秩序。”
“这是巨大的制度进步,更是很长时间维持了天下诸侯的稳定,但他这套制度也是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
天幕画面,伴随着周天子权威衰弱,诸侯林立,而周天子成为了礼仪象征,那么天子的名号,就不能继续束缚诸侯国。
“分封开始让诸侯打下了土地,扩张了诸夏的概念,但也将土地和民的所有权分封了出去,一旦地方诸侯权力过大,中央权威就会随着时间流逝和血脉疏远削弱。”
“最终,可以看到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火。”
三代历史的演变,就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所有人眼前展开。
在他们沉浸在这宏大的历史叙事的时候,天幕画面猛然一分为四。
左上是夏禹的九鼎,右上是商王的甲骨,左下是周公的礼器,而正中央,画面最大、也最清晰的,则是昭武帝赢辰推行新政的一幕幕:齐、赵、魏等六国故地分田的农民、咸阳城官盐铺前的百姓、贡院门前意气风发的士子……
小紫苑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自信:
“回顾三代,我们发现,‘大一统’始终是华夏文明的内在追求,但无论是基于‘契约’、‘神权’还是‘礼法’的统一,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
“那么,昭武帝的新政,究竟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
“首先,《均田令》与《保田令》,重塑了夏之‘公’!”
“昭武帝的‘均田令’,重新构建了君王与万民之间的‘契约’!”
“这个契约不再是虚无的‘共主’关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土地所有权。”
“‘保田军’的设立,更是让万民亲自成为这份契约的守护者。”
“天下,第一次从名义上的‘王土’,变成了实际上‘天下耕者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