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懿语翻云化险功(3 / 4)

难逃懿劫 难逃懿劫 2690 字 3天前

> “故而,臣以为,综合以上三点——二皇子殿下带回关键战略情报之功,其在绝境中所展现的决断与坚韧之可贵品质,以及其身为唯一目击者所蕴含的巨大后续价值……此次事件,若仅以‘战败’论处,不仅过于严苛,有失公允,更是……忽视了我大魏当下所面临的真正危机与迫切需求。”

他再次面向曹操,深深一揖,声音沉静且有力,给出了最终的“建议”:

“是以,臣斗胆进言,望魏王明察秋毫。对于二皇子殿下此次归来,非但不应予以责罚,反而应……记其一大功!以此彰显其带回关键讯息之功,激励其临危挣扎之志,并期望其能后续竭力回忆细节,助我大魏渡过此劫!此非徇私之举,实乃为国家根本考量,为大局着想之必然抉择。望魏王三思!”

一番长篇大论,逻辑缜密如环环相扣之链,滴水不漏似无缝天衣。

司马懿自始至终,语气平静客观,仿若一位置身事外的战略智者,从国家利益、情报价值、人才评估等诸多“客观”角度,彻底改写了此次事件的性质。

他将一场彻头彻尾的军事惨败,巧妙地包装成了一次“代价高昂却意义非凡的战略侦察”,把曹丕的狼狈逃窜,解读为“绝境中的坚韧与机敏”,并将其个人价值,与应对未来巨大威胁的关键需求紧密绑定。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曹操斜倚在御座之上,双目微闭,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似在细细品味司马懿的每一句话。

他惊觉,自己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反驳。司马懿的说辞,完全站在了魏国利益的巅峰之上,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尤其是将曹丕的价值与应对毒修威胁联系起来,更是如利箭一般,直接射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良久,曹操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依旧瘫坐在那里,但眼神中已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曹丕,又瞧了瞧垂首静立、面无表情的司马懿。

他终于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中带着疲惫,也带着一丝决然。

“仲达……所言,字字如珠玑般珍贵,深谋远虑,句句皆是为我大魏江山社稷而考量。”

曹操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已然大不相同。

“是朕一时被怒火蒙蔽了双眼,险些因小失大。”

他坐直了身子,目光落在曹丕身上,沉声道。

“子桓。”

曹丕一个激灵,连忙挣扎着从锦凳上站起,躬身应道。

“儿臣在!”

“司马爱卿之言,你可听清了?”

曹操语气严肃。

“你此番带回之讯息,的确关乎重大。那万余将士之血,亦不能白流。你的功劳,朕记下了!便依仲达所言,此次,记你一大功!望你日后,能如仲达所说,竭力回忆细节,助朝廷应对此劫,戴罪立功,不负此功!”

曹丕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全军覆没、狼狈逃窜,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反而成了大功一件?!他猛地抬头,看向司马懿,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感激,随即又迅速低下头,以免被曹操看出失态,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儿臣……儿臣叩谢父王!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嗯。”

曹操摆了摆手,显得有些疲惫。

“你今日也受惊了,且先下去好好休息,净手更衣,待心境平复,再细细回想,将遭遇那毒修之经过,事无巨细,书写成册,呈报上来。”

“是!儿臣遵命!儿臣告退!”

曹丕强压着内心的狂涛骇浪,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低着头,脚步略显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