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懿语翻云化险功(1 / 4)

难逃懿劫 难逃懿劫 2690 字 3天前

大殿之内,劫后余生的惶恐尚未彻底消散,空气中似还残留着那墨绿色毒息带来的腥涩幻觉,如幽灵般萦绕不散。

曹操端坐在御座之上,脸色依旧透着几分苍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方才清洗得通红且已破皮的肌肤,眼神中惊悸与凝重相互交织,仿佛一场风暴仍在眼底翻涌。

曹丕则如一滩烂泥般瘫坐在锦凳之上,喘息渐渐平复,可眼神依旧涣散无神,整个人仍沉浸在巨大的后怕与虚脱之中,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在这片压抑得令人窒息的寂静里,司马懿如同一颗悄然划破夜空的流星,向前迈出了一步。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犹如闲庭信步,猩红的长袍下摆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轻轻拂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恰似暗流在静谧的湖底涌动。

他对着御座上的曹操,再次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至极,却又自带一股不容忽视的沉静力量,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沉稳而坚定。

“魏王,”

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如同结了冰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瞬间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

“经此一事,臣心中有些许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操揉了揉依旧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抬了抬手,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仲达但说无妨。”

经历了刚才那番惊心动魄的惊吓,他此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位顶尖谋士冷静而睿智的分析,仿佛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指引方向的曙光。

司马懿直起身,那双深邃如湛蓝海洋的眼眸先是淡淡地扫过一旁惊魂未定的曹丕,眼神中不带任何偏袒或情感的波澜,仿佛只是在审视一件与己无关的冰冷器物。

随即,他的目光如同两束锐利的光线,重新聚焦于曹操,开始了他的“陈述”。

他的语调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客观,宛如一位公正的法官在陈述显而易见的事实,而非为谁辩护。

“魏王明鉴,”

他缓缓启唇,字句清晰如珠落玉盘,逻辑严密如铜墙铁壁。

“今日之事,虽起因于二皇子殿下兵败归来,但其核心,早已远非一次寻常战役之胜负所能概括。臣之所思,乃基于三点,皆关乎我大魏之国本与未来,犹如大厦之基石,不可不察。”

他微微停顿,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在演奏前精心调试琴弦,确保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地落入听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其一,在于‘信息’之价值。”

他伸出一根修长的手指,指尖仿佛凝聚着智慧的光泽,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二皇子殿下此番虽遭惨败,损兵折将,然其亲身经历,却为我大魏带回了至关重要、乃至足以影响未来战局走向之关键情报——那便是确认了东吴阵营之中,确实存在着早已被认为绝迹的‘毒修’传承!此讯息之价值,远超万金,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我大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种强调的力度,仿佛要让每一个字都深深烙印在曹操的心中。

“试想,若无殿下此番遭遇,我大军日后与东吴交锋,对此等诡谲阴毒之手段一无所知,毫无防备。一旦敌军在关键时刻施展此等邪术,于水源投毒,借风势散毒……届时,我大军猝不及防,伤亡之惨重,局面之崩溃,恐将百倍、千倍于今日之损失!届时再悔,则为时已晚矣,如同亡羊补牢,却已无力回天!”

司马懿的目光如炬,扫过曹操,看到对方眼神中闪过一丝认同与后怕,他继续平静地说道,将第一个论点稳稳立住,犹如在坚固的地基上筑起高楼:

“故而,从获取关键战略情报此一角度视之,二皇子殿下此番付出巨大代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