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宁国府后继之人(2 / 4)

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一等伯,虽说只是一等伯,可先前奉命出征的京营之中的三千营,如今就在他麾下掌管。

他们几人起初并不愿贾珏太过张扬,当年贾代善带头削弱开国一脉军权,其中缘由他们皆心知肚明。

可如今贾珏又立大功,直接晋封为侯爷!

这情形已无法再压制,只能顺势抬举了。

但如何抬举,却也得讲究策略方法!

倘若贾珏继承了宁国府,开国一脉这边不仅少了一位侯爷,还极有可能招来他人算计,被皇室猜忌。

若是独立开府,虽说贾珏受关注的程度不会降低,却能免去诸多麻烦。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需要贾珏充当一座桥梁,为新帝与开国一脉牵线搭桥。

毕竟当下开国一脉只能以太上皇旧臣的身份行事,根本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就在元平一脉这边还想继续争辩之时,兵部尚书康怀眉头紧皱,沉声说道:

“行了!眼下并非争论这些琐事的时候!上皇,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先商议出兵之事!边关那近百万大军,不仅要考量出击所耗费的粮草,还得揣摩蒙元的心思!”

“蒙元此次逼关虽未大规模攻城,但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满金被大乾所灭。所以与蒙元谈判势在必行,怎么谈、谈些什么,今日务必定夺!”

“再者便是那些满金余孽,譬如黄台吉,多尔衮,阿济格等皇族子弟之间,是否会争夺汗位而兄弟阋墙,又是否会稳住大局,相互勾结合兵一处?!这些皆需考量。”

“此刻真可谓分秒必争,臣只觉一日光阴恨不能掰作十日来用!却还在这朝堂之上,纠缠于这些蝇营狗苟之事,臣实在羞与这等人为伍!”

这一番话,说得满朝文武皆面露尴尬之色,不过倒也没人觉得意外。

这康浩出身低微世家,全凭自身雷霆手段一路攀升至此。

他为人最是刚直不阿,连太上皇与雍和帝都曾被他直言顶撞过。

不少人皆言,他实不该待在兵部,而应去都察院任职……

太上皇与雍和帝听闻此言,不约而同地垂下眼睑,看向康浩,那神情动作竟如出一辙。

雍和帝眼角余光瞥见太上皇微微颔首,便朗声道:

“朕已传口谕,着肃毅侯贾珏即刻率营返京,如有必要可让他自行决定是否过继贾敬名下。如若否决,也不碍他承袭宁国府爵位,肩负两府荣耀传承之重任。并委任其为京营节度使,统辖京师三大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靖国公沈丞更是面色铁青,而开国一脉这边则是欢欣鼓舞!

雍和帝事先并未与太上皇通气,但他也料到,太上皇在来朝堂的路上,必有人将此处情形禀报于他。

既然太上皇已将贾家宁国府继承人的抉择之权交予他,方才又点头示意。

那便意味着太上皇有意向他倾斜权力,且似有扶持贾家之意?!

正好他也想借此机会,将自己身上的麻烦甩脱!

让贾珏执掌宁国府,担任京营节度使,身兼肃毅侯、宁国府两脉重任,既能彰显他对贾家的器重,又能安抚开国一脉!

他此举究竟有何深意?

便是开国勋贵那一脉!

此刻他分明是在向开国勋贵们表明自己的态度,好为日后将他们收归麾下埋下伏笔!

这也正是为何立下如此大功却仅封了个三等候的缘故,贾珏年纪尚幼,未来还有漫长的岁月。

倘若此刻便封他为一等侯,那无异于公然宣告众人,日后贾珏将不会再受重用。

毕竟自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