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就开始忙碌起来。
徐佳莹穿着轻便的棉麻衫,在苏绣体验区摆放绣绷。
每个绣绷都提前绷好了白色棉布,上面用铅笔轻轻画好了雏菊图案,她还把丝线按照颜色分类,放在小瓷碟里。
每个碟子里都放着两根绣花针,一根粗针一根细针,方便不同的人使用。
苏木则在制香体验区忙碌,他把研钵、竹筛、香丸模具整齐摆放好,每个位置都放着一份提前配好的香粉。
一小勺蜂蜜、一小撮榆树皮粉,还附上一张手写的制香步骤卡片。
1.
将香粉倒入研钵混合均匀,2.
加入少量蜂蜜和榆树皮粉,揉成香团,3.
将香团搓成小指盖大小的香丸,4.
放在竹筛上晾干。
周慧则忙着装饰场地,她在海棠树上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小灯笼,灯笼上贴着她画的小图案。
有古琴、有绣绷、有香丸;还在院子入口处摆了一个小桌子,作为签到处,上面放着签到本、蓝色印泥供大家盖手印留念和提前准备好的伴手礼。
江源和林晓雨则忙着调试设备,林晓雨架起相机,打算记录下沙龙的全过程,以后剪辑成短视频放进“匠心日记”系列;江源则把自己的画作。
《雾中腊梅》《缂丝梭声》《琴音绕巷》挂在院子的显眼位置,还在每幅画旁边放了小纸条,写下创作灵感。
上午十一点,李奶奶拎着一个大竹篮来了,里面装着刚做好的定胜糕和玫瑰酥,热气腾腾的,甜香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
“我凌晨四点就起来做了,刚出炉的最香,”李奶奶笑着说,“给年轻人尝尝咱们苏州的传统点心,让他们知道,咱们江南不仅有绣品、古琴,还有好吃的点心。”
下午一点半,沈师傅、赵姨、林师傅也陆续赶来。
沈师傅带来了一块刚织好的兰草纹缂丝面料,还有一个缩小版的缂丝织机模型,方便给年轻人讲解“通经断纬”的工艺,赵姨提着一个铜制香炉,里面点着“兰草香”,还带来了自己收藏的老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