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姨婆年轻时亲手织的,上面印着缠枝莲纹,蓝白相间的配色透着清爽的江南味。
她将桌布仔细铺在石桌上,边角轻轻抚平,又从博古架上取下一套青花瓷茶具,茶杯上绣着细小的兰草纹,是之前学苏绣时练手的作品,正好用来招待客人。
周慧则忙着装饰院子,她从屋里搬出江源的画作,用细麻绳将《雾中腊梅》《缂丝梭声》《琴音绕巷》等挂在海棠树枝上,每张画之间用小灯笼隔开,灯笼里还没点灯,却已透着几分雅致。
“等傍晚的时候点上灯笼,灯光透过画纸,肯定特别好看。”她一边挂一边说,还在石桌旁摆上几个小花瓶,插上从院子里摘的海棠花和腊梅芽,让整个场景多了几分生机。
江源和林晓雨则忙着整理照片,他们把这些天拍的特写镜头。
沈师傅的织机、赵姨的研钵、林师傅的古琴——打印出来,贴在院子的围墙上,做成一个小型的“传统工艺细节展”。
“这样大家不仅能看画,还能看到真实的手艺细节,更有代入感。”林晓雨说,还在每张照片已用三十年,经轴上的每一根线都由他亲手缠绕”。
苏木则负责准备茶水和额外的小食,他从厨房找出赵姨送的桂花乌龙,用紫砂壶慢慢冲泡,还特意煮了一壶陈皮茶,担心有人不喜欢太浓的茶香。
“咱们再准备点瓜子和花生,都是苏州老辈人喝茶时爱配的小食。”他一边往盘子里装瓜子,一边说,还在每个座位旁放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当天的茶点名称和背后的故事。
比如“玫瑰酥:用李奶奶家祖传玫瑰酱制作,每块需手工压纹12道”。
茶会定在周六下午三点,提前一天,众人就分头去邀请客人。
徐佳莹和姨婆去了李奶奶家,李奶奶听说要办茶会,立刻笑着答应:“我再做一笼定胜糕带去,让大家尝尝热乎的。”
苏木则去了缂丝坊,沈师傅正在织一块新的兰草纹面料,听说有茶会,当即放下梭子:“我把这块刚织好的面料带去,给大家看看缂丝的新花样。”
赵姨和林师傅也爽快地答应了,赵姨说要带自己做的“兰草香”香炉,林师傅则表示要背着古琴来弹几曲。
周六下午,阳光格外温和,透过海棠树叶的缝隙,在蓝印花布桌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三点刚到,客人们就陆续赶来。沈师傅最先到,手里捧着那块新织的缂丝面料,面料上的兰草纹用金线勾勒,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这是特意为茶会织的,送给你们当茶会的装饰,也算是我对传统工艺传承的一点心意。”
紧接着,赵姨提着一个小巧的铜制香炉走来,香炉里还冒着淡淡的青烟,一股清雅的兰草香缓缓散开。
“这‘兰草香’最适合配茶,闻着能让人静下心来,咱们今天就边闻香、边喝茶、边聊天。”
李奶奶则拎着一个竹制食盒,里面装着刚蒸好的定胜糕,热气透过食盒的缝隙冒出来,带着甜甜的米香:“刚出锅的定胜糕最软乎,大家快尝尝。”
最后来的是林师傅,他背着一把古朴的古琴,琴身用深棕色的木头制成,上面还刻着细小的兰草纹。
“我准备了《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几支曲子,等大家聊到兴头上,我就弹给大家听。”
客人们坐定后,徐佳莹给每个人倒上一杯桂花乌龙,茶汤呈浅金色,飘着几片干桂花,喝一口满是清甜的桂香。
“这茶是赵姨送的,点心是我和周慧跟李奶奶学做的,画是江源画的,照片是林晓雨拍的,”
徐佳莹笑着说,“今天的茶会,算是咱们这段时间传承传统工艺的‘成果展’,也希望大家能多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