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装普通日用品的容器。
箱子内部则会精心铺上柔软的稻草、棉花或者细麻布,用来缓冲震动,防止珍贵的瓷器碰撞破碎,保护脆弱的字画卷轴不被折损。这种“金玉其内,败絮其外”的包装方式,既能有效保护文物,又能在乱世中起到伪装作用,避免引起土匪、乱兵的注意。
陈阳记得在一份档案中看到过,1937 年故宫文物南迁时,用的就是这种朴素的木箱,外表看起来毫不起眼,里面却装着价值连城的国宝。
还有一个案例让陈阳印象深刻:抗战期间,一位苏州的收藏家,为了保护家传的八大山人真迹,还有几件宋代官窑瓷器,将它们装在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木箱里,外面还故意泼上泥浆,伪装成装咸菜的箱子,这才躲过了多次劫难。
眼前这些木箱的特征,与陈阳记忆中那些记载惊人地相似!
木箱的尺寸规格统一,这说明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批量制作的;材质虽然普通,但从箱体结构来看,榫卯扣合紧密,做工考究,显然出自专业木匠之手;最关键的是,这些箱子虽然朴素,但保存状况相对良好,没有明显的虫蛀和严重腐烂,说明当年在密封和防潮方面做了特殊处理。
难道说,这十几只看似普通的箱子里面,真的都是韩家当年精心保存下来的古董珍品?
陈阳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的声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间石室的价值将无法估量!
十几箱古董,按照韩家当年的财力和眼光,每一件都绝不会是凡品。
陈阳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激动,他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判断,他的手已经不自觉地微微颤抖起来,握着手电筒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而泛白。
众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好奇的走进了石室,大严看着眼前的一只只木箱,沉默地走上前,目光在那些木箱间游走片刻,最终选择了一只位于中间位置、看起来保存相对完好的木箱。
这只箱子的表面虽然也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但箱体完整,没有明显的裂缝或变形。
大严从腰间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他深吸一口气,将撬棍的弧形端小心地插入箱盖与箱体之间的缝隙。
动作很轻,很稳,生怕用力过猛损坏箱子里的东西。匕首缓缓探入,大严感受到箱盖下方榫卯结构的阻力,他微微调整角度,然后均匀地、一点一点地施加力量。
“嘎吱——”一声清脆而漫长的声响,在寂静的石室中显得格外刺耳。
那是木材纤维断裂和榫卯分离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感。年代久远的箱盖终于缓缓地、一点一点地被撬开了。
就在箱盖抬起的那一刻,陈阳屏住了呼吸。他的整个身体都紧绷着,双眼瞪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钱会长也不自觉地往前凑了凑,连一向大大咧咧的孙强都紧张地咽了口唾沫。
陈阳、钱会长和孙强几乎是同时围了上去,三束手电光齐刷刷地照向箱内,光柱在空中交汇,在箱子内部形成了一片明亮的光区。
只见箱子里面,果然如陈阳所料,铺满了已经干枯发黄、变得极其脆弱的稻草。
这些稻草显然经历了数十年的时光,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金黄色泽,变成了一种近乎土褐色的颜色。
轻轻触碰,就有细小的草屑簌簌落下。
大严的动作更加小心了,他用双手轻轻拨开表层的稻草,动作就像在处理易碎的艺术品。每拨开一层,他都会停顿一下,观察
稻草一层一层被拨开,终于,露出了里面的东西。然而,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并非众人预想中的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