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有关火者和陕甘地下教派的资料,苏翰林请现在看吧,看完下官要带回去。”
苏泽连连点头。
高拱在担任首辅后,最先对行政体系进行了改革。
除了内阁的议事规则之外,高拱也明确了阁部共议和群臣共议的规则。
比如这一次就是群臣共议,这个群臣并非是所有的大臣,而是由内阁牵头,召集有关的大臣进行商议。
高拱还要求中书廊,将本次议事的相关资料都摘抄誊抄出来,然后在议事之前交给相关的大臣查看。
议事的前提,就是大家都能对事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样的好处就是内阁提前准备好背景资料,也能节约参议官员自己搜集资料的时间。
同时这类的群臣共议,最后也会在内阁的协调下,形成几套上奏给皇帝的意见。
参会群臣的多数意见会列在最前面,参会官员署名支持。
反对者将自己的反对意见单独列在其后,并且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无法形成多数意见,那这次群臣共议就失败,大家各自回去起草奏疏。
苏泽不得不承认,高拱这位吏部尚书是管理学的高手,这套议事方式确实更高效,也更加方便皇帝决策。
这次中书廊搜集了陕甘地区的地方官员,朝廷的巡查官员,以及兰州的肃王府有关民情的奏疏。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