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吴淞铁路协商之议(3 / 10)

bsp;   从苏泽入仕以来,他在江南士绅中的形象一直很割裂。

    他是苏州府的进士,不少好友也都是出身江南,按理说他这样的后起之秀,应该得到江南士绅的鼎立支持。

    但是苏泽的几个大政策,都没有带上江南,也就是说他从没有为家乡献策。

    开海奏疏选的是山东的莱州,吏科试等改革也是山西山东两省。

    而且苏泽主张开征商税,这个观点也一直被江南士绅抵制。

    明明是江南的读书人,却事事帮着北方,这是江南士绅暗中对苏泽的评价。

    只是苏泽似乎也不在意这一点。

    不过雷礼还是隐约明白苏泽的用意。

    南北平衡,是大明政治的暗线,苏泽这么做,是为了平衡南北的实力。

    试想一下如果铸币所设在江南,那大明会是什么样子?

    苏泽似乎明白了雷礼的疑惑,继续说道:

    “江南是我大明的财赋重地,朝廷又岂能不顾江南士绅的请愿?”

    “不过。”

    果然,雷礼看向苏泽,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苏泽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这十万银元,怕是不够。”

    “房山铁路的造价低,是因为房山有煤矿铁矿,工部又兴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