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优秀的水平。
虽然苏泽也是尽心经营了,和原时空竞争激烈的军校相比,大明的最高军事学府依然像是个草台班子。
但苏泽知道,日后武监最有成就的,大概也就是这么前几批的学生。
没办法,在东亚内卷体制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大明初年,秀才就算是不错的学历了。
但是到了今天,“穷秀才”已经用来形容穷困的读书人了。
这前几批武监毕业生,必然会占据最重要的岗位,他们的后来者就要等着他们让出位置才有机会。
虽然历朝历代都喊着“人才无价”,但实际上人才是不值钱的,真的值钱是能锻炼人才的岗位。
最后能走到高位的人才,都是需要一个个岗位历练出来的,如果向上的通道堵塞,那无论读书再厉害也没有出头的机会。
对于前几届的武监生来说,京营新军刚刚成立,大明朝也处于对外的扩张期,只要能活下来就一直有升迁的机会,而不用担心前面有人挡着路。
但是等几期过去,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基层做起,拼尽全力争取一个向上突破的机会了。
——
就在苏泽刚刚弄完了武监新生的事情,两名户部官员来到了报馆。
户部山东清吏司主司葛烨,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魏恽。
当年苏泽因为张居正的提议,挂在户部山东清吏司下担任员外郎,和两人曾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