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办事立业,就在当下(8 / 10)

    张纯说道:

    “苏师说,育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化这件事也是水磨的功夫。”

    “我准备到了澎湖,就按照养济院的办法,在澎湖创办公校,吸引幼童读书。”

    朱俊棠问道:

    “为何不从青年开始,从识字的人开始培育,不是更容易见成效?”

    学官的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当地科举考试的成绩。

    一县的举人越多,学官的工作就越好。

    如果一个县几年都没有举人,那就说明当地教育工作失败,就会得到比较差的考评。

    张纯说道:“这件事苏师也说了,就任澎湖这些地区,肯定不能按照大明文教昌盛的地区那样考评。”

    “澎湖考评还是要文教之功为主?”

    朱俊棠问道:“何为文教之功?”

    张纯说道:

    “我也请教了苏师,苏师说,上古先贤教育人才,都是因性施教,是为了让人成才。”

    “明事理,养正气,格物致知。”

    “科举之道,本应该是我们读书人施展个人抱负的途径,而并非奋斗的目标。”

    “去澎湖的移民,本就是为了一口温饱,要不然谁也不会背井离乡的,他们也没有读书的条件。”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