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请刊乡试答卷明正视听并肃典制疏》(7 / 10)

,大县不超过四十人,小县只有十几二十人。

    而衙役、书手、巡捕这些,就都是县衙的“临时工”了,他们要么是百姓在衙门服的劳役,要么就是县令自己招募的。

    在明初的时候,经历了战乱人口减少,地方上百废待兴,官府也相对清廉高效,这一套体系自然没有问题。

    但是到了隆庆时期,这样的人员编制,已经无法支持官府的运转了。

    苏泽看很多穿越,都抨击封建王朝的“皇权不下乡”,但实际上明清这种体质,别说是皇权了,官府都没办法下乡。

    地方官员要维持官府的运转,要么依赖县衙原本的吏员衙役,被这些地头蛇忽悠。

    要么就自己重金雇佣一支幕僚队伍,带着专业团队接管县衙的事务。

    这两种方法,最后都会造成吏治败坏。

    前一种自然不用说了,地头蛇都和地方豪强勾结,他们会阻止朝廷的政令,有时候还会阻止抗税。

    县吏勾结地方豪强抢夺百姓土地,压榨佃户,这种事情在大明无时无刻不发生着。

    而后一种看起来不错,但是雇佣一名合格幕僚需要大量的金钱,以大明官员的薪水,别说是幕僚团队了,很多穷官连一个募客都请不起。

    大家来当官也不是赔钱的,这笔费用自然要从官府里套出来。

    有时候地方更加害怕这种带着团队的地方官,因为本地胥吏豪强好歹还讲究个细水长流,这些人来就是雁过拔毛,沈思孝在高密县就是这样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