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接羔搜套(2 / 10)

现了游牧民族这个弱点,选择在接羔期北上,主动出击,削弱草原的实力。

    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弊端。

    和秋高马肥不一样,秋收的时候也正是游牧民族最强大的时候。

    接羔期也是准备春耕的关键时期,中原同样需要生产。

    所以在历史上,只有设有国家常备军的西汉,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北魏,以及府兵制度没有崩溃的初唐,才能在接羔期北上。

    而大明自从成祖朱棣后,卫所兵已经成了半耕半兵的状态,也不会在接羔期北上了。

    这就是世兵制度的弊端了,军事行动还要给生产行动让步。

    但是现在的大同,却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

    代王除藩,代宗侵占卫所的土地被清退,苏泽上书改组大同边卫,变成类似于生产建设兵团的二线军团。

    而戚继光所领的南军,则取代半耕半戍的大同卫,成为全职军队。

    这样的背景下,戚继光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准备,搜集草原上的情报,于是提出了接羔搜套的提议。

    接下来就是搜套了。

    所谓搜套,这个套就是河套。

    黄河九曲,黄河经今宁夏北流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与临河之间,以乌加河为主干道东折,然后流经包头、托克托县,再南折流往山西河曲、保德,呈“几”字形,形似套状,故称河套。

    而搜套,就是大明初年经常进行的专项军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