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年关前的都察院,此时却十分的热闹。
明年是六年一次的京察,咨访是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的御史们,会根据自己平日里搜集到的线索,在访单上写上对于在京官员的记录,这些记录会作为来年京察的重要依据,决定一名在京官员的前途。
虽然还有后面的“堂审”环节,允许官员自辩,但是在京官员众多,咨访的结果也许就能决定一名京官的命运。
此时,都察院的一座偏厅中,几名御史正在讨论着什么。
这些御史品级不一,有从四品的副佥都御史,从七品的监察御史里行,但是正座却坐着一名中年的七品监察御史。
如果在别的衙门,自然是官位高者上座,但是都察院的言官作为清流,自然是看不上外界这套标准。
都察院内部的规矩,是以“年资”作为衡量地位高低的标准。
也就是说,谁在都察院的时间长,谁的影响力就大。
这也是为什么雒遵就是一个监察御史,却能向沈思孝保证他能留任的原因,雒遵就是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而上座的这个监察御史名叫齐康,也是一名资深御史。
齐康是高拱的门生,他有多次外放的机会,但是都强行推辞掉了,这才熬成了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在大明朝,言官也是个高危职业,能够在多次政治风波中不倒的言官,自然会被人当做风向标。
齐康环视了一圈,在场的都是他这些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