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蔡斯公司于1924年在耶拿推出的第一代光学天文投影机,在一百多年之后有些天文馆仍在使用,将如真似幻的精彩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香港天文馆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将第三代仪器淘汰,代之以更生动的电子系统。天文馆的巨型拱顶事实上是个电视屏幕,由数千块面板凑成,任何影像都可以在上面显示出来。
节目一开始——不用说——是在歌颂一位不知名的火箭发明者,只知道他于13世纪出现在中国某处。最开头的五分钟是一段快速的历史回顾,为了突显钱学森博士的重要性,故意淡化了俄国、德国和美国的许多先驱的贡献。此时此地,假如节目里将钱学森在火箭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与美国的戈达德、德国的冯·布朗和俄国的科罗列夫并列,中国观众会不高兴的。而且当他们看到钱学森在美国协助设立有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第一位戈达德讲座教授之后,只因为想回中国,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无不感到义愤填膺。
节目中几乎没有提到1970年中国利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的往事,可能是因为当时美国航天员已经上了月球。的确,20世纪的历史只花了几分钟就草草打发过去,然后马上接到2007年在众目睽睽下秘密建造宇宙飞船“钱学森号”的事——以全球角度进行全景展示。
解说员以不带任何感情的音调,讲述当年中国建造的“太空站”突然脱离轨道奔往木星,并且赶过美—俄联合任务宇宙飞船列昂诺夫号时,其他太空列强惊慌失措的故事。这段故事很有戏剧性,但以悲剧收场,因此没必要敲锣打鼓。
很可惜,叙述这段故事时没有多少可信的画面相配合,绝大部分都是用特效或者事后远距影片刻意变造的画面。当初钱学森号在欧罗巴表面短暂停留期间,船员都忙翻了,根本没时间制作电视纪录片,连架设一部自动摄影机的时间都没有。
尽管如此,解说员还是炫耀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度登上木星的卫星。当时弗洛伊德在列昂诺夫号上的现场报道广播被用来当作节目的背景,而且节目里使用了大量的欧罗巴档案照片:
“就在这个时刻,我正用舰上最强大的望远镜观察它;在目前的放大倍率下,它看起来是地球上所见月亮的十倍大,很诡异的景象。
“它的表面是均匀的粉红色,混杂一些褐色的小块。它表面上布满着许多细线交织而成的绵密网络。事实上,看起来很像医学课本上静脉和动脉交织图案的照片。
“这些细线有的有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长,看起来像极了洛威尔与20世纪初某些天文学家声称在火星上看到的渠道——当然了,那是他们的错觉。
“但是欧罗巴上的渠道不是错觉,也不是人工开凿而成的。而且,那里面真的有水——应该说是冰。事实上,整颗卫星几乎完全被平均五十公里厚的冰所覆盖。
“由于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欧罗巴的表面温度非常低——约在冰点以下一百五十摄氏度。因此也许有人会说,它唯一的海洋是一整块硬邦邦的冰。
“令人惊讶的是,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因为‘潮汐力’会在欧罗巴的内部产生大量的热——同样的潮汐力也会在邻近的木卫一艾奥引起频繁的火山活动。
“所以说,欧罗巴内部的冰不断地融化、冒出、再凝固,形成裂缝和裂纹,就像我们在地球南北极地区浮冰上所看到的一样。我现在看到的就是裂缝交织成的密密麻麻的花纹;它们大部分都是黑黑的,而且非常古老——也许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有少数几乎是纯白色,它们是新裂开的地方,厚度只有几公分。
“钱学森号降落的地点恰好是在一条白色细线的旁边——那是一条一千五百公里长的地貌,目前已命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