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上时间次日早晨,他们再度看到“它”绕出木星的向日面。黑色的面积继续扩大,现在已经覆盖了行星表面上相当大的部分;他们终于可以好整以暇地详细研究它了。
“你们知不知道它让我想起了什么?”鲁坚科说道,“病毒攻击细胞的画面。一个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体内,然后在里面繁殖,直到细菌被掏空为止。”
“你的意思是说,”奥尔洛娃以怀疑的口气问道,“札轧卡正在啃蚀木星?”
“看起来确实是这样。”
“难怪木星好像是生病了。但是氢和氦似乎不是很有营养的食物,而且大气里也没什么其他的东西,除了百分之几的其他元素。”
“比率虽小,但算起来还是有1030吨的硫、碳、磷和周期表下端的各种元素。”科瓦廖夫指出,“无论如何,只要不违反物理定律,任何科技都有可能出现。有了氢,你还需要什么?只要具备正确的技术,你就可以合成所有的元素。”
“它们正在横扫木星表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奥尔洛夫说道,“看看这个。”
望远镜监视器上显示出其中一个黑色长方形的近距离特写,用肉眼就可清楚地看到,气流不断地流入长方形的侧面,其流线图案非常类似一根磁棒的磁力线分布,可以由洒在磁棒周围的铁屑显示出来。
“像一百万个吸尘器,”库努说道,“正在吸光木星的大气。问题是,这是干吗?它们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还有,它们是怎么繁殖的?”布雷洛夫斯基问道,“你有没有拍到它们的动作?”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奥尔洛夫回答,“我们距离太远了,看不清细部动作,不过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分裂生殖,犹如变形虫一般。”
“你的意思是说——它们一个分成两半,每一半再生长成原先的大小?”
“不。那里看不到小的札轧卡——它们似乎是先长大,厚度变成原来的两倍之后,再从中裂开,成为两个一模一样的个体,形状大小都跟原来的完全一样。这样的过程大约每两个小时重复一次。”
“两小时!”弗洛伊德惊叹道,“难怪它们已经扩展到整个木星的一半了。这正是数学教科书里所谓的‘指数成长’。”
“我知道它们是啥了!”捷尔诺夫斯基突然兴奋地说道,“它们是‘冯·诺伊曼机器’!”
“我相信你是对的,”奥尔洛夫说道,“但是这也没解释它们在干什么,光给它们贴个标签没有什么用。”
“请问——”鲁坚科可怜兮兮地问道,“什么是冯·诺伊曼机器?请解释一下!”
奥尔洛夫和弗洛伊德同时开口,随即同时愕然而止;接着奥尔洛夫大笑,向弗洛伊德挥了挥手。
“假设你有一个很大的工程要做,卡特琳娜——我指的是真的很大很大的工程,例如在整个月球表面上露天采矿。你可以制造好几百万部机器来从事这项工作,但这可能要花上好几百年的时间。假如你够聪明的话,你只要制造一部——但须具备自我繁殖的能力,所需材料由其周围取得。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启动一个连锁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可以……‘生出’足够的机器,在几十年内完成工作,而不需原来的几千年。同时,假如繁殖率够高的话,理论上来说,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工作。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搞这玩意儿好几年了——据我所知,你们那边也是一样对吧,塔尼娅?”
“没错,幂机器(expoiatg aches)。一个连齐奥尔科夫斯基都没想到过的点子。”
“这我是不知道了!”奥尔洛夫说道,“不过这样看起来,卡特琳娜,你的比喻似乎挺接近的:一个噬菌体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