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哈尔(1 / 2)

不过,现在得州已渺不可见,连美国也看不清了。虽然低推力等离子引擎早已经关掉,但发现号纤细的箭形躯体还是沿着一定方向往前滑进,逐渐远离地球。而她的高功率光学仪器则全都对准外层空间的各颗行星,那是她目标所在的方向。

然而,有一台望远镜却是永远瞄准地球的。这台望远镜好像是准星似的架在宇宙飞船长程天线的边缘上,以便确认这个大碟子精准地锁定远方的地球。只要地球锁定在十字线的中央,保住重要的通信联系,双方的信息就可以沿着无形的电波来来往往——随着宇宙飞船越走越远,每过一天,电波传送的距离就要增加两百多万英里。

每次轮值的时候,鲍曼都至少会通过架在天线上的望远镜看一遍家乡。由于现在地球远远地隔在发现号和太阳之间,所以是黑暗的这个半球对着发现号。在中央显示屏幕上看起来,地球像是一弯炫目的银牙月,很像是另一颗金星。

那条一直缩小的光弧,由于云雾的遮蔽,几乎看不出任何可供辨识的地理特征。不过,即使是黑暗的那部分,也还是令人目眩神迷。许多城市点缀成闪亮的光点,有些光点一直稳定地亮着,另外有些随着大气中的一些变化,像萤火虫般明灭不定。

有些时候,随着月亮在轨道上的来来回回,它会像一盏大灯一样把光线投射在地球黑暗的海洋和陆地上。这时,随着认出来的兴奋,鲍曼往往会瞄到一些熟悉的海岸线,在那道诡异的月光之下闪闪生辉。还有些时候,当太平洋波平如镜,他甚至可以看到月光在海面上粼粼的波光,于是也就回想起那些热带珊瑚礁椰林下的夜晚。

把这些美景丢在身后,他并没有遗憾。在他三十五年的岁月里,已经一览而尽,而等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也一定要再次饱餐秀色。只是目前在这个当儿,隔着遥远的距离,这些美景格外动人。

对于这些,宇宙飞船上的第六名组员可没有任何心思,因为他不是人类。他是极为先进的哈尔9000型计算机——整艘宇宙飞船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哈尔(HAL),是个简称,代表“启发式程序化演算计算机”(Heuristically prograd ALgorithic puter),是第三次计算机技术突破之后的杰作。计算机技术似乎每隔二十年就会发生一次突破,想到另一次突破又迫在眉睫,很多人都为之操心不已。

第一次突破是在20世纪40年代,早已经落伍的真空管,造就了当时一些笨拙、高速的低能产品,诸如ENIAC以及其替代品等。然后,60年代,固态微电子学臻于完善。有了这一步突破,有一点很清楚了:要打造至少和人类智能同等威力的人工智能,不过一张办公桌大小的空间就可以解决——只要有人摸清建造的原理。

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搞得清楚,但也没有关系。在80年代,明斯基(Msky)和古德(Good)已经证明过神经网络如何自动产生——只要配合一个学习程序,就可以自动复制。人造大脑,可以惊人地比拟人类大脑的发展过程,一步步成长。不论是哪种情况,精确的细节永远难以得知。就算可以得知,其复杂程度也远超过人类理解范围千百万倍。

不论其中的道理如何,最后出现的机器智能,不但可以复制(有些哲学家则还是喜欢用“模拟”这个字眼)人类大脑的大部分活动,速度和可靠性还都远较大脑优越。哈尔9000系列之昂贵不在话下,总共也不过建造了几台,不过那个说什么“粗活劳动最能制造有机大脑”的老掉牙笑话,听来已经有点空洞了。

就这次任务,哈尔所受的完整训练,不下于他的人类同事。而他可以接受的指令,则多出太多倍,因为除了他固有的速度之外,还从不需要睡眠。他主要的工作是监测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