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远道而来,是想要知道什么信息?”
允晟脸上没有笑意,可语气去并不桀骜,“我们是想来打听一个人的,不知村长是否还有记忆。”
骆村长问:“老朽将这几年村子里的来往人口都详细记载过,就算是不记得了,我们也可以翻阅一下记档。”
廖虞笑着问:“不知大伯可记得一个名叫姜英的人,他现在在锦承县做仵作,是从这个村子里出去的。”
这下还没等骆村长回答,身后的几个老人中的一个快人快语的说:“姜英吗,我们认识,他以前就住在村口的那间一进的小院子里,和他的老母亲一起生活,他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教书先生。”
没想到七里村还有人记得姜英的事情,这样一来,调查起来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廖虞继续问:“这位大伯,你能记得姜英的在这村里的具体事情吗?”
骆村长说:“那肯定是记得啊,姜英一家在这村子里生活了那么久,大家曾经都是街坊,怎么会不知道他的事情呢,当初要不是他父母接连去世,他也不会选择卖了这房产,去锦承县投奔他的叔叔去了。”
廖虞没听说过姜英还有个叔叔在锦承县,赶忙问:“姜英的叔叔是谁,几位大伯知道吗?”
骆村长毫不犹豫的说:“他叔叔之前也是生活在我们村子里的,后来地买的越来越多,钱也越来越多,没几年就搬进了县里去了,他们梅家的祖宅还在我们村子里呢。”
梅家!廖虞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梅家的线索!
她抓住重点,直接追问:“是家主叫梅袁的那个梅家吗?”
刚刚插话的老者接过话茬说道:“就是那家,家中还有个女儿,可惜生出来身体就不好,她娘的墓还埋在我们村西头梅家的祖坟里呢。”
没想到梅家的祖籍竟然也是这七里村。由此看来姜英和梅若若还有梅袁的关系现在可以算是一目了然了。
廖虞虽心中有数,可还是多问了句:“梅家的那个小姐可认识姜英?”
骆村长点头,“当然认识了,一开始两家还有婚约呢,只不过姜家不过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小教书先生,所以梅袁发达了之后就不认这门婚事了,最后自己那姑娘还有残疾,听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
另一个老人感叹的说:“可惜喽,那姑娘和姜英青梅竹马,姜英一开始根本不嫌弃自己的这个表妹身有残疾,谁让那梅家的小姐没有遇见一个爹呢。”
原来姜英和梅若若之间还有这样的一段过往,想到这里,廖虞隐隐觉得,梅若若肚子里的孩子,恐怕也必定与两人有关。
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证据,一切只是推测,所以她也不好明说出来。
允晟又问:“后来他们可有回来过?”
骆村长摇了摇头,“走了就再也没回来了。”
树下坐着的其中一个老汉犹豫不决的说:“前不久,我好像看见姜英回来了一趟,只不过那是夜里看得不太真切。”
廖虞歪过头问:“他去了哪里,大伯知道吗?”
老汉指了指村子里的一处小院子,“就是那。”
廖虞顺着老者指的方向看去,不过是一处一进的小院,院子是用石头围起,院墙四周还种着一簇一簇的白色的花朵。
廖虞有些好奇,“这院子是谁的?”
骆村长解释道:“这院子以前是姜英他父亲用来教书的,后来他死了,这院子便空了下来,姜英离开的时候把家里的田产房子都卖了,却唯独留下了这处小院,这院子里也没有什么东西,所以平日里便是这样放着的。”
允晟指着院墙外种着的花问:“这花是谁种的?”
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