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就是,等忙完棉花的事,侯爷回京就能着手造船事宜,也找批人出海瞧瞧,让他们看看我朝神威。”
燕离:……他回去的活都给安排好了?以后他还能去边关吗?
“需要吗?他们距离我们实在很遥远,不管如何都不会影响我们。”
呵,以前清朝那位也这么想,搞了个闭关锁国,结果呢?
别小看了任何人,你不过去不代表人家不能过来。
现在不就来了,而且就她买的作物来看,的确比他们好。
“侯爷,我想的是他们会不会有我们不知道的好种子,你看我随便一买就有红薯棉花这些好东西,万一他们那有更好的东西呢?
我们派人过去是不是能多带些种子回来,还能跟他们学习如何种植后再回来。
如果不止有红薯一种高产粮食,你说值得一去不?”
值得,非常值得!
“是我狭隘了,县主说的极是。”
他要修书给陛下,他们该建大船探探海外了,说不定能有意外之喜。
简宁见他听进去了,也放了心,若是可以,真想提前一步灭了海外,尤其是倭寇。
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啥时代,会不会跟着以后的路走,这里的一切以前都没记录。
“县主,这些棉花秧苗长得很壮实。”
“是啊,大家打理的很上心,侯爷要去荒地和山上看看不?”
“有劳县主。”
其实简宁真觉得皇上叫他来就是多余的,他又不懂种地,也没法子让棉花一夜成熟,她在这里又不会跑。
只要收获的时候派个人来就行。
侯爷在这里除了日日在田头瞎逛,到底还能干啥?
“县主今年种了多少红薯?”
“能种的全种了,除了棉花今年种的就是红薯,陛下不是说现在要尽可能的留种吗?我就想着还是多种。”
“对,年后京城除了留一部分种外其他的全送去边关栽种,明年开始全国慢慢推广。”
“嗯,县令那里也没少种。”
现在种红薯划算呀,皇帝亲自回收,给的价格相当可以。
可以说种啥都不如种红薯。
溜达一圈,看了冬日收的棉花后,简宁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