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部分大臣质疑光海君“越权调兵”,柳成龙更弹劾光海君“专擅军务”,谏言李?“以玄宗为鉴”。
李?害怕成为第二个玄宗,就想再次招募兵马,加强行在的兵力。
可是仅有的粮食都给了抗倭的光海君、李舜臣等人。他手里没有了粮食,怎么办?
于是,他就打起了明援粮食的主意,希望江北的明军多多支援粮食,他好用来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当然是对的。可是他招募新兵的目的主要不是抗倭,而是防备自己的儿子夺权。
心思就不正!
李松倒也光棍,眼见朱寅质疑,知道此人难以隐瞒,干脆不装了,直接说道:
“本来是够吃,可是行在附近有不少义民,踊跃勤王抗倭,苦于没有粮食。他们都是朝鲜百姓,小王子民,又哪里能忍心看他们饿死?只能分润给他们,行在就缺粮了。”
朱寅听了还没有说话,副使郑国望就说话了:
“殿下这哪里是救济义州百姓?殿下这是在招募新兵吧?平安北道还在殿下手里,总有几十万百姓,为何就征收不到粮食?还需要大明运粮?”
“殿下可知,辽东本就缺粮,还需要关内接济。一石粮食从千里迢迢的中原运到辽东、再运到朝鲜,最多只能剩下四成!就这还不算马料!这个损耗有多大?”
“这么远的距离,大明支援殿下一石粮食,其实就要花费三、四石粮食的成本!这个账目,殿下算过吗?”
朱寅闻言,也是点点头。
郑国望的估算,一点也不夸张。长途运载粮食,民夫和牲口都要吃。一路吃下来,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