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世人皆知,戚继光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野无成田,囊无宿镞,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多年前,张鼎思弹劾戚继光,可就是张鼎思自己后来也说,戚少保功大于过。皇上也是深以为然。若皇上真的不信任戚继光,为何会把几万大军交到他手里?”
“之前下官随同戚大将军西征,只知道戚少保军纪严明,号令森严,爱兵如子,秋毫无犯。虽是百战常胜之名将,却平易近人,光明磊落,实在是精忠报国之典范,坚韧不拔之干城。都说国难思良将,难道如今天下太平,有
人就不要良将了吗?”
“若是你们仍然坚持弹劾戚少保,那我就上书为戚少保辩解!就算闹到廷议、廷鞫、三司会审,也要还戚少保清白!还不得不弹劾你们诬陷之罪。我就不信,皇明昭昭,众正盈朝,还容纳不了一个战功卓著的老将!”
孙羽侯和黄运泰被运来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一通批驳,不禁锐气尽失,哑口无言。但要让他们收回弹劾,他们又不甘心。
群臣见状,神色各异。朱寅却是松了口气。
戚继光虽然知道运来暗中是郑氏一党,也听雅虎说此人心术不正,可听到此人为自己说话,心里还是好受多了。
废其人不废其言!
孙羽侯正要反驳运来,受到朱寅示意的大理寺少卿江东之出列说道:
“孙羽侯,黄运泰,虽然科道风闻奏事,乃是国朝气象,可也不能草率行事。你们的弹章劾状,并无真凭实据,纯属夸大臆测。若是你们坚持弹劾,那大理寺一旦立案审查,你们自己也在勘察之列。”
他是大理寺少卿,他的发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理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