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人好做官。先生已经帮了孩儿很多,孩儿知足了。”朱寅亲自给沈师斟茶,笑道:
“没有先生盯着兵部和户部,这一仗哪有这么顺利?这次能加太子太保,升兵部右侍郎,已经是很好的结果。孩儿做官不满四年,就能成为兵部右侍郎。虽是有点军功,可若没有先生提携抬举,却也万万不能。”
朱寅这话倒也属实。没有沈一贯坐镇内阁,朱寅的仗不会打的这么顺,粮草、饷银、军械、战马、人事调动,都会成为问题。
有了沈一贯,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算没能封爵,可朱寅拿到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太保,沈一贯也出了大力。否则按照皇帝和辅的意思,应该是太子少保转太子少师,实职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卿,或者工部右侍郎。
光禄寺卿和工部右侍郎,哪里比得上兵部右侍郎权重?差远了。
朱寅对兵部右侍郎这个官位很是满意。
按照大明体制,六部之中,礼部地位最尊,吏部权力最重。兵部地位不如礼部,权力却比礼部重。相比刑部、工部,地位和权力都要大。
兵部右侍郎是兵部三把手,辅佐尚书、协同左侍郎管理兵部,也是兵部堂官。
兵部大政,凡战略谋划、武将任免、军器采办、军饷粮秣、战马调配、驿站交通等大事,右侍郎都能过问。
这个官职不但能对接下来的壬辰之战施加影响,而且还能加副都御使再次统兵出征,以总督、经略、经理的名义主持朝鲜战事。
这其实就是朱寅最理想的官位了。能拿到这个位置,除了沈一贯的努力,也和他在朝中的布置运作有关。
师生二人竟公然在文渊阁中讨论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