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
“化肥厂后续的设备还没启运呢,再说了,我大伯虽然在老美那边几十年了,可待的时间再长,也是个华人,这一船设备,老美还指不定怎么查他呢,您要是想买国外的设备,通过海立格不就行了!”
李学建这条线,李天明还打算自己用呢,要是动作太大的话,很容易被老美盯上,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卢源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便没再强求。
“行了,先说说用地的事,你说的电灯厂的老厂区,我记得那边得荒了差不多快十五六年了吧?”
“对啊,我想着荒着也是荒着,挨着海尔厂,用起来也方便,卢局,跟您说实话,我原本是打算放在我们村的,顺便还能解决一下大柳镇乡亲们工作的问题。”
李天明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卢源的反应,见他微微皱起眉,又接着说道。
“可后来转念再一想,还是放在海城更合适,您想啊,现在那么多返城的老知青都没工作,闲则生变,这两年打击违法犯罪,很多案件都是这些老大难惹出来的,要是能有份工作,时不时也能安分些?”
卢源听着笑了:“这么说,你还是为了替市委领导排忧解难了?”
“我可没这么说,不过,开空调这个新项目,至少能为海城解决一千多个工作岗位,这个您不能否认吧?”
确实如此,不管李天明的真实目的为何,可这个项目真要是运作起来,一千多个,甚至两千个工作岗位是实打实的。
就算解决不了大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就业压力。
自从知青返城,整个海城各机关单位,国企,时常要被市委领导拎过去开会,每年都逼着他们提供就业岗位。
可岗位哪有这么多?
谁家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多招进一个人来,就多一张嘴。
原本够吃的,分出去一口,原来的人就得饿肚子。
说起来,李天明这些年光就业岗位就为海城提供了几千个,算得上是大功臣了。
“冯局那边没说什么?”
“要是能见着冯局,我还能来麻烦您?天满去了好几趟了,冯局一直没露面。”
卢源这下也纳闷了。
李天明要用电灯厂的老厂区,这本身能解决城市规划的问题,魏红星已经在市委工作会上,提过好几次海城的规划问题了。
电灯厂虽然不是民用的,但老那么荒着也不是个事儿。
海尔厂利用起来的话,不但能解决城市规划的问题,同时,还能为市财政贡献一笔资金。
那么大的一片地,总不能白给海尔厂吧?
再有就是李天明刚刚提到的就业问题了。
“你等等!”
卢源说着拿起了桌子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冯,是我,卢源!”
卢源刚自报了家门,电话那边冯局长的一句话,让他不禁愣住了,抬头看向了李天明。
“没错,人就在我这儿呢,老冯,这小子说的是好事啊,你那边卡着,总得有个原因吧?”
李天明也竖起了耳朵,但电话那边的声音有点儿小,啥都听不见,凑得近了,被卢源一巴掌按在脑门儿上,又给推了回来。
“行,我知道了,放心,我跟那小子说,埋怨落不到你身上!”
说着,撂下了电话。
“卢局,咋回事啊?”
卢源点上了一支烟:“这事不是卡在规划局,而是卡在市委那边了。”
魏红星?
这人怎么老跟他作对啊?
见李天明皱着眉,卢源笑道:“你急什么啊?老冯给划出道了,你去找市委办公室的田主任,认识吗?”
田新建?
李天明想起之前自行车厂职工宿舍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