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一从大地起风雷 五(2 / 3)

汉末小人物 张有孚 1846 字 2天前

地利,刘备有人和。这个说法对不对先放一边,这里要讲一句共识,人和不是老天给的,需要自己一手创造出来。人和是成功的基础,曹操如此,刘备如此,孙权亦如此。

刘备坐稳荆州开始阵营内部就存在两个派系,其一是和刘备一路辗转打拼的老部下,可以唤作“原从派”;其二是荆州本土士族,可以称呼“荆州派”。

赤壁之战前刘备依靠忠心耿耿、能打硬仗的“原从派”;赤壁之战后,刘备逐步吞并荆州地盘,单靠“原从派”不够压制本土士族,想坐稳荆州离不开“荆州派”帮衬,刘备没办法必须仰赖“荆州派”。

“原从派” 以北方中小豪强为主,出身普遍不高,长久以来屡战屡败大浪淘沙,实力不够又忠心耿耿,除了安于作陪衬翻不起浪花。刘备集团的话语权从“原从派”转变成“荆州派”的过程很顺利。“荆州派”一家独大没有掣肘,两派处于良性竞争阶段。

“原从派”需要靠战争稳固地位,“荆州派”也想打出去建立功业。都想打出去,也有条件打出去,然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正面打刘璋都很难。

正面不行就从内部入手,稍有智商的人都会想到这一条,刘表就如此干过,结果失败了。还是那句话,胜利不能建立在随手愚蠢上,人家内部有矛盾不假,但是凭什么与你合作呀?画大饼就信的人是傻子,这种人当内应也成不了事。

不妨从头理一理益州内部派系,想说明白是个苦活,因为益州内部很乱,乱到谁见谁懵,连他们自己都里不顺关系。

长久以来益州内部分为两派,一方是本地豪强组成的本土派,另一方以东州兵为核心组成的外来派。所谓东州派是当初刘焉为压制益州本土势力,收编的三辅、南阳流民,由外来士族统帅的军事集团。

不要以为这样简单就完了,由于出身地域不同东州集团内部也有派系,刘璋主要依靠的是以庞羲为首,李严、吴懿等人组成南阳系。

这里需要重点讲一下吴懿,刘焉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担任侍御史,兄弟俩一直跟随汉献帝左右。兴平元年刘焉联合马腾打算袭击关中,事情败露两个儿子都李傕杀死,益州的继承人就落到三子刘瑁身上。

吴懿的妹妹是刘瑁的正妻,按理说吴家地位很稳固,可惜刘瑁死的早,刘焉就剩下小儿子刘璋,他想不继位也不成。庞羲是刘焉的老朋友,女儿又嫁给刘璋的儿子刘循,自此吴家的地位很快被庞羲取代。

掌握兵权的吴懿自然成了眼中钉,吴家在南阳系中根基深厚,刘璋和庞羲都不敢明目张胆打压,不过穿小鞋挤兑在所难免。吴懿一点没害怕,甚至对两人相当轻视,原因就一点,刘璋和庞羲有矛盾,很深的矛盾。

庞羲属于刘焉的老关系,护送刘焉的孙子逃离关中算有恩情,没掌权时就颐指气使,掌握权利更加跋扈。不光南阳系众将心里不服他,刘璋对他也有很大意见。

所以南阳派系中早就存在裂痕,明面上庞羲是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南阳系以吴懿为首。吴懿还指使李严联络三辅系法正,相互之间引为外援共同对抗刘璋和庞羲。

话讲到此处正式引出三辅系,射援、裴俊、法正、孟达等人都属于此派系,这个派系相对南阳系来讲军事实力不足,在益州的地位始终不高。也正因为军事实力不足,地位不高,所以这一派和益州本地士族走的很近。

不能怪三辅派胳膊肘往外拐,领导不重用还不让人家拉关系稳固地位?南阳系正当红,就剩下益州人同病相怜,两伙人走到一起也算大势所趋。

刘璋时期益州人的境遇得到很大改善,刘璋能继位,还得说益州人出了大力气,本地士族不认可,刘璋不会顺利接过权柄。按说面对法正等人的善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