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个官做就行啊。正全心全意的准备投降表文刘琰的使者到了,高干听使者讲完人都傻了,我最近上火耳朵不太灵光,刚才你是不是说二十天就能到?
刘琰需要瞒着刘靖因此没敢带杨丰,带宋果和鲁昔的五百乌桓人一路疾驰来到西河,从盘六奚那要了一千多匹战马,休息一晚马上动身,南下进入河东郡白波谷,跟提前来到这里的拔野头骑兵汇合。
普利需要留在部落主持日常生活,普西带着拔野头仅有的骑兵赶过来,现在刘琰手里满打满算不过一千骑兵。还不能在白波谷久留,一来高干眼巴巴盼着援兵赶紧去,二来张晟这里穷的叮当响,自己都吃不饱何哪里养得起一千个吃肉的胡人。
统治阶层有言汉末闹三贼:黄巾、黑山与白波,从影响力和规模上来讲黄巾最盛,对东汉的政府的打击也最大,白波和黑山多半时间打着黄巾的旗号,实则是两股不相干的势力。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郭太发动贫苦百姓于河东郡再次起义,因为起初聚集在白波谷,因此得名白波军。
白波军在初期击败过董卓派来镇压的牛辅,自此名声大噪,鼎盛时期发展到十余万人,一度威胁到太原。当时军阀混战董卓没有多余的精力剿灭百姓造反,面对气势汹汹的白波军,祭起统治阶层常用的分化瓦解的手段。
底层造反图的就是阶层跃迁,面对政府递来的甜枣,很快有人就坐不住了,杨奉、韩暹最先接受诏安,紧跟着胡才、李乐脱离队伍,导致白波军迅速解体。转眼十年过去,还坚持在白波谷的男女老少不过千余户,白波军再不复当年,偶尔受各方军阀拉拢驱策,才冒出头呐喊几声显示存在。
到兴平二年郭太战死之后,一直是张晟带领白波军,此人真名不可考,有言其出自黑山军名叫张晟,也有说他是弘农郡百姓真名叫张琰,不过他还有一个名字倒是响亮很多,因为常骑白马,故此得名“张白骑”。
过去听说过袁家在河东有个很靠谱的盟友,这还是第一次面见张晟,这个人给刘琰的第一感觉很不好,且不说言谈举止粗俗单长相就不讨喜欢。
黑黢黢的皮肤像是在太阳底下暴晒过180天,碎胡子长短不一满脸乱飞似乎从来不修整,不到五十岁的人脸上满是粗糙的深褶子,那些沟壑半斤黄泥都填不满。破破烂烂的粗布衣服上一层一层打满补丁,该是怕经常清洗会破,衣服上灰锵锵一片走路就掉土渣子。埋汰还不算什么,他走路时还散发出浓重的粪肥味道,真想掀开衣摆看看是不是拉在裤裆里,要不说是白波军的首领还以为是哪个下地回来的老农。
张晟对刘琰的印象也不好,或者说他对权贵都抱有敌意,总之两个人相互都不对眼,坐在一起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等了半响还是张晟先开口:“俺不认得字,也不懂啥大道理,白波军打河东可以,去上党我做不到。”
“不用你去上党,给我带路就够。”刘琰半捂着鼻子讲话,多张一下嘴巴都觉得会被粪臭味污染口腔。
“我要粮食,多少你看着给。”张晟没去计较对方那明显厌恶的神情,他的目的很简单,我知道一条隐蔽路线,带路可以先满足我手下的吃饭问题。
刘琰好像在不耐烦的摆手,其实是驱散粪肥的臭味:“给你肥羊,过后从西河送来。”
似乎是很怕被拒绝,张晟再讲话变得小心翼翼:“大人吃肉不好,小孩子不需要太多羊,剩下换成牛吧,田地需要耕牛。”
“草原的牛拉车还凑合。”
说到牛张晟第一次展露笑容:“我们是土里刨食的百姓,自然有办法。”
“行,一百头够不够!”
“够了!够了啊!”张晟激动的猛站起身,对着刘琰开怀大笑:“我请你吃饭!野菜麦饼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