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是这个不要脸的家伙,我迟早射死他。”
要不是张绣反水赵彦不会死,赵家更不会倒,刘琰对他的恨意刻骨铭心,讲起话来面目狰狞咬牙切齿。
看得韩猛心里直打鼓,对于这呆妞儿的二愣子精神也是深有体会,赶紧转移话题:“这是战场不是许昌,情况不妙立刻就走,我给大家殿后。”
刘琰心里感动嘴上倔强:“韩君莫瞧不起人,幽州苦战不是没打过。”
韩猛没有反驳,过去跟着袁绍打过公孙瓒,幽州人强不强先不说,至少人家能把胡人打出屎来,还是一遍遍反复殴打。
单论步兵曹军和袁军都差不多,屯田兵强不到哪里去,民兵或半脱产的军队无法和脱产职业兵相比,交战中出现伤亡都难免崩溃。区别只在于崩溃程度不同,所谓精兵强在崩溃后仍能聚拢,喘口气可以再次投入战斗。
这个时代职业兵就是各个将领们的部曲,步兵就看是否披甲,至于骑兵肯定都是部曲,除了产马的北三州略有不同,通常骑兵只归属军阀本人或亲族将领指挥。
说到底士兵质量才是战场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一场战斗只要核心部曲还在,召集一次反击转败为胜也是常有的事。
对面曹军里曹氏诸将有部曲,李典乐进有部曲,于禁指挥着天下闻名的泰山兵,那是鲍信死后继承下来的。
满宠赵俨许褚三人部曲不多,两人韩猛不放在眼里,至于其他人更瞧不上,尤其徐晃史涣这个两人,当初韩猛和他俩交过手,对方仗着人多还设计取胜不算大丈夫。
“他们为啥喊你韩莒子?是字莒子吗?”刘琰问出早就想问的话。
韩猛哼了声不愿意回答,春秋之前中原习惯称呼东夷中距离较近的部落为莒,这个称呼和后来的莒国是两码事,不必替古人多虑,当时的人对此分的门儿清。
“莒子”在称呼莒国国君之外,在民间口语中慢慢的用来指代那些射术高超,性格又比较愣的猛人,类似二愣子的一种戏称诨名。
与之对应的还有称呼骑术高超的“义渠”这两个字。巧的是,袁绍阵营都占全了,擅长步兵弓弩的韩猛诨名“韩莒子”,指挥骑兵性格相似的蒋奇诨名则是“蒋义渠”。
就在两人谈话间,曹军第一梯队整体轮换了一遍位置,乐进于禁再次当先越过清水河,这次在泥里走得更慢。
等了好久袁谭军阵前方响起呐喊,一轮箭雨遮天蔽日抛射而出,距离过远首轮抛射命中率很低,等到距离近些第二轮抛射发出,命中率提高不少,可是杀伤效果很不理想。
乐进有一半是重甲盾步,他们列阵在前轻装步兵跟在后面,弓箭别说破甲,单那副厚木盾弓箭就毫无办法;
同为先锋的泰山兵本来也是重甲步盾,和吕布争夺兖州的过程中,于禁对其麾下大弓手颇为羡慕,吕布败亡后重金招募曾经的敌兵,以敌为师重新训练几年,现在的泰山兵是全员重甲大弓手。
大弓手人人重甲长稍,普通弓手对射吃亏不说,放近了更要命,大弓手其实很擅长肉搏,重甲短兵密集阵列冲过来互砍不死不休。
对方全是重甲,非得近距离直射不能破甲,袁谭弓手多是使用短梢弓,长梢弓很少,故此远距离抛射作用非常有限。
袁谭开始思考要不要前移阵列准备肉搏,正在犹豫乐进于禁四千人撤退了,从容转向不介意箭雨袭来自两翼回去了。
乐进于禁两人各有一半是轻步兵,撤退时正赶上第三轮箭雨,轻步兵遭受到打击出现不少伤亡,见到对面狼狈模样袁谭军中爆发一阵兴奋鼓噪。
对面主动挨揍袁谭很不理解,看向同样一脸懵的辛评:“仲治?这什么情况?怎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