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何罪?”
谁知道你不好好当左将军,非要从许昌打回来?吕布灭了,徐州不会再打仗,我全力救灾有错吗?凭良心讲这事能怨我吗?
刘备骑在马上冷眼观瞧一阵,叹了口气摇着头说道:“愚昧无知罪。”
刘馥到了寿春也没闲着,一面开出优渥条件收拢袁术旧部,另一方面联络孙策和刘表,往来书信一封接着一封。
过几个月把军队开进到豫州地界,只要曹操大军前出黄河与袁绍对峙,他刘馥就迅速北上控制颖阴。
这是和刘备早就计划好的,汝南是曹操的软肋,这里是袁氏的基本盘,还有黄巾余党占据山头,这些人反对曹操的屯田政策,和颍川派系属于政治对手。
可是颍川郡不一样,曹操会安排狠角色留守,考虑到有需要保存实力,以便今后让袁绍有所忌惮,因此有必要拉上一个愣头青去和曹操留守部队死磕。
江左的孙策正好符合条件,其一是这个人够猛,还不能是一般的猛人,足以单独对抗曹操的留守部队。
第二,这个人背井离乡处于群敌环绕的境遇,又因为官职卑微号召力不大,急需一个大义名分,而靠拢皇权是最便捷的途径。
孙策同意拼命,死在战场都愿意,计划都拟定好了,军队通过寿春进入颖水,有刘馥帮衬顺着水路可以直冲许昌。
孙策明知道对方意图,还是义无反顾的跳进来完全是不得已,他的部下都是淮泗人,他们太想打回老家去了。
扬州不是空白地,淮泗人想占有土地人口,必然和当地豪族发生冲突,如果能打回老家去安置淮泗部下,孙策就再也没有内部困扰。
除了得到官职外孙策只有一个条件,事成之后淮南得归他,刘馥和刘备两人商量过,没有立刻同意,双方在淮南地盘上相互扯皮,就是不让孙策马上出兵。
因为刘备也有担忧,和刘馥分兵之后只有八千来人,到了徐州发觉破败的出乎意料,要粮没粮要人没人,就怕孙策心里也惦记,和曹操合起伙来一起打徐州。
孙策是猛但他不愣,万一孙策打许昌是幌子,实则声东击西夺取徐州怎么办?不去淮南直接过长江先突袭广陵郡,从淮阴顺淮河进入泗水,三五天就能兵临下邳。
走水路比传令兵骑马都快,到时候傻的人就是他刘备了,孙策只需要占领下邳,以徐州为基地再去打淮南,怎么看都最符合孙策的的利益。
此时曹洪进入宛城,蔡阳驻防叶县,明显是只考虑防备刘表,豫州除了李通就没有兵了,可曹操主力还留在许昌,随时有可能突袭徐州。
曹操这样布置肯定有含义,这世道发生任何情况都不意外,有没有可能,他和孙策商量好一起打徐州。
刘备没了徐州不再具有威胁,孙策得了徐州会去和刘馥争夺淮南,曹操正好可以同时解决两个后顾之忧。
不能一面对抗曹操,背后还要防备孙策,现在最优解就在刘表身上,荆州军去打南阳郡,曹操就无力顾及徐州了。
刘备确实挺背,他生在了一个波澜壮阔,将星云集的时代,放眼他的战斗生涯,打的都是高端局,包括汉中和猇亭两次决战,他一生几乎都在以弱抗强。
曹操,袁术,吕布等等,他们全是同时期最顶尖的英雄人物,这些对手放在历史上稍弱些的阶段,不说统一全国那也能割据南北。
打不过曹操很正常,谁能拍胸脯说以当时刘备的实力能打赢曹操,大家不用客气,让他出来走两步。
其余人刘备都不怵,孙策老老实实走颖水去许昌拼命一切好说,要是敢打歪主意,刘备有信心揍的他满头是血,前提是魏武大帝不来横插一脚。
等到都建安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