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直观的二维平面图。战场位置在现代秦安县,庄浪县和静宁县交界处的周家峡口。
此处是一座总面积超过四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坐北朝南呈倒三角状。水洛河从三角形当中穿过,在盆地西侧沿着山势转向西北。三角形的顶点处于南面条状小山的北角,条形小山像葫芦中央的窄腰,卡住通往东南莲花镇谷地的通道。
从小山朝北一点五公里来到山边,东西绵延数公里的山梁。山梁下的平地西起水洛河,东到徐城村,长度约三公里就是倒三角盆地的底边,现今平绵高速干道傍山而过。
和略阳盆地内部平坦不同,东侧面积小是整块平原,西侧面积大但是丘陵土梁高低起伏,视线很容易受到遮挡。身处小山能俯瞰全局,盆地中央也是另一处制高点。
此处有个自然村落名为周家峡口,当然汉代不叫这个名字。盆地自古属于丝绸之路的沿线区域,又是多条大路的结合点,因此有理由相信后汉时期存在村落驿站。
不管有没有村落,周家峡口都是指挥部的不二选择。距离小山直线距离约八百米,距离西面水洛河不到三百米,朝东两公里左右是徐城村。统帅站在高车上方便指挥攻击小山,同时整片小盆地都在目力之内一览无余。
夏侯渊给段煨预留的指挥部就在周家峡口,普通人会依照地形有利打防守反击,然而被动接敌不是夏侯渊的性格,抢先占据有利地形的目的就是主动发起进攻。
此战曹军的意图是歼灭段煨,因此需要放敌军进入盆地。趁其立足未稳之际,曹军迅速冲过小山,在水洛河南岸集合完毕马上展开攻击。
已经进入盆地再想从容退出却难,只能被动响应决战。敌军背后是高山当面是曹军,南北宽度不过七百米,两万军队只有宽度没有纵深。曹军同样没有纵深但是人数占优,源源不断越过小山加入战场,持续压缩敌人这本身就在扩大纵深。
也是因为曹军人数优势,有余力保留预备队防御小山。前面讲过此处是葫芦型,小山是三山夹两谷的格局,想冲进南面盆地走山谷小路不现实,要仰攻突破小山谈何容易?所以说曹军立于不败之地,分不出结果还能退回南面盆地再打防守反击。
倒三角形的战场决定敌军宽度大于我军,宽度大意味着两翼行进距离变长。两军初始状态可以用一个t字比喻,段煨军是t字横头曹军是t字一竖。既然如此我军就压缩敌军纵深执行中央突破。
夏侯渊给段煨准备的是一连串组合拳,还是将所有远程兵力交给郝昭坐镇小山,六千兵力不是只图防御小山,段煨没有大弓手,开打之后远程兵力做为中央突破辅助力量,是此战能否成功的关键。
东侧山谷相对宽敞,山谷中挤满曹军骑步混合部队。现任骑兵指挥官换成曹休,可怜巴巴的夏侯尚成了副将。过去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临时剥夺你的指挥权而已别有怨言。
曹休有两个任务,首先以最快速度冲到河边,提供警戒为后续部队列阵争取时间。其次,步兵发动攻击时尽最大努力牵制敌军骑兵,任务重风险高非独当一面的强将带队不可,这也是任命曹休接替夏侯尚的原因之一。
夏侯渊的嫡系九千重甲紧随骑兵出击,他们是中央突破的中坚力量,相当于曹军打出的一记右勾拳,全力冲击周家峡口压缩段煨军的纵深。
徐晃部六千人集中在小山东侧峡谷中,他的任务是看准机会,配合重步兵分割段煨军阵,这第二记左直拳还不算杀招。
敌方被分割打乱,军阵失去纵深左右不能相互支援,反过来曹军纵深扩大。此时派出预备队发动总攻,以排山倒海之势合击周家峡口段煨兵团指挥部。
临近中午来报盆地中出现胡人游骑兵,开始还是几十骑,片刻增加到数百骑。知道段煨就在盆地外面,夏侯渊严令各部做好隐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