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探秘王都市井中的江湖万象(3 / 4)

台,腰间的银铃随着步伐叮当作响。她们手中的绣绢上下翻飞,时而抛向烈日化作流霞,时而缠绕指尖织成锦屏,其中一人竟在巴掌大的木凳上连转二十余圈,绣绢展开时,映得半空中都泛起了血色的光晕。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云逸只觉热血直冲头顶,不自觉地跟着跺脚打拍子。身旁的贾临涨红着脸,脖子上青筋凸起,连喊“好!好!“少年摸出怀中几枚碎银,逆着人潮奋力向前挤去。木箱在欢呼声中叮当作响,他指尖残留的西瓜甜意,此刻都化作了对江湖奇技的惊叹。

    然而,当吞火者将三尺长的火把塞进喉咙,蓝紫色的火焰舔舐着他的下颌时,街角飘来的一缕墨香突然勾住了云逸的脚步。穿过雕花木门,“文渊阁“匾额上的金漆在阳光下微微发烫。原以为能寻得武林秘籍的他,却见满架皆是《农桑辑要》《算学精义》。泛黄的纸页间,前朝诗人的断句如破碎的星辰:“醉里挑灯看剑...“墨迹未干的残句旁,不知谁用炭笔潦草地批注:“不如市井一杂耍“。云逸抚过书架上的积灰,忽觉这满室书香,竟比不过方才那惊心动魄的刀尖之舞。云逸的去路:“少爷留步!这挑子上的瓷器是官窑次品,碰碎了可要赔十两银子。“

    云逸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古朴的刀鞘,粗糙的皮革纹路与掌心的薄茧相互抵触,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磨砺。他立在槐树下,斑驳的树影在肩头晃动,宛如流动的墨迹。眼前,吞火艺人正将赤红的火焰吞入口中,喉间腾起的热浪扭曲了空气,映得围观人群的面孔忽明忽暗。那炽热的火焰与艺人淡然的神色形成诡异的反差,让云逸后颈的寒毛不自觉地竖起——这并非是被烈日炙烤的暑意,而是对市井奇人绝技从心底生出的敬畏。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行山镇那座破旧的戏台。每逢腊月,瘸腿的老瞎子总会背着三弦琴,敲着破锣登台。寒风卷着雪粒灌进漏风的戏棚,老瞎子沙哑的嗓音唱着《穆桂英挂帅》,咿咿呀呀的腔调在空旷的场院里显得格外单薄。台下寥寥数人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时不时跺脚